回复,狂刷题答案
回复,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题答案
回复,考前预测1题答案
回复,相应题本答案
你想知道更多上岸方法,后台给小编说呀!满足你
从学习理论知识的角度而言,名词解释(概念)的掌握是有助于大家对于知识点的进一步内化。从考试策略的角度来说,名词解释备考难度极大,不好把握。建议量力而行,不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到此题型而忽视了案例分析及其他。
针对即将参加招教笔试且情绪迫切的考生来说,可以先从以下内容着手,促进知识理解的同时把握名词解释这一题型。31.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
32.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3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4.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35.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36.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37.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38.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39.系统脱敏: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4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4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42.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43.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44.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45.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46.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47.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48.计算机辅助教学: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
49.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50.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51.群体动力: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称为群体动力,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52.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53.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54.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55.课堂纪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实现课堂目标而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56.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等三种类型。
57.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5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59.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
60.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
61.课堂结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62.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63.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64.教学评价: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65.测量: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66.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END-各地区负责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