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常有这5种心理障碍
迄今为止治疗高血压并无什么灵丹妙药,只能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关键是患者自我调节与治疗。高血压目前虽无法根治,但是可以控制,实践证明,得了高血压并不可怕,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做到合理饮食,特别是保持一个好心态,就能和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工作和学习。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些性格特征,其中有积极的、消极的。那么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有哪些消极心理是其拥有良好情绪的障碍呢?
有一些高血压患者,患病后思想负担很重,忧虑重重,在对疾病的治疗方面总是想法很多,瞻前顾后甚至杞人忧天。这样的人不是积极想办法治疗,而是整天考虑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怎么治?对以后的工作、学习、前途以及家庭甚至后代会有什么影响等等。这些想法,都会使患者陷人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消极的心理状态不仅不利于疾病痊愈,还容易使病情加重。
有些患者对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其治疗也缺乏耐心,想方设法希望找到一位“神医”,出几帖奇方妙药,在短时间内就能把高血压治愈。如果短时间药效不理想,或疾病出现反复,或出现并发症,就心烦不安,夜不能寐,甚至焦虑烦乱,这样一来就更加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有些高血压患者在患病之后,思想上十分紧张,把这种慢性疾病理解成不治之症。特别是当听说高血压并发症的严重性后,就开始紧张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因而思想沉闷,精神抑郁,纳谷不香,睡眠不实,恶梦纷纭,身体也日渐消瘦,终日在恐惧心理状态下。其实,这些都对疾病很不利,只能使病情更为严重。
有的高血压患者,患病后精神紧张,易动肝火,容易发怒,对周围和环境感到烦躁。常会因生活中一点小事而发火,遇有不顺心的事就会悲伤、消极,缺乏自制力和耐心。这种患者在临床上常常不能按医嘱进行系统治疗。一旦病情反复,不是责怪医者无能,就是埋怨家属照顾不周,病情总是反复无常,甚至因为这种烦躁的心境而加重。
有的高血压患者在患病后,特别是当出现多种并发症时,对治好疾病丧失信心,终日愁眉苦脸,垂头丧气,暗自饮泣,甚至沮丧、绝望,常常会出现厌世的观念,认为活着失去意义,甚至绝望而轻生自杀。对这种患者,只有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细致的心理治疗,调整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这种患者胆小多疑,又偏内向,遇事不愿与别人诉说,心情郁闷,不得排解。其临床特征为:情绪不宁,胸膈满闷,两胁胀痛,痛无定处,嗳气不舒,纳食不香,对治好病信心不足。
不可否认,高血压患者相对于健康人更容易有情绪上的障碍,这些障碍往往对其疾病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高血压患者及其家人都应密切专科白癜风医院北京哪里有夫奇银屑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