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但是有些人却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那么,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心理健康的标准吧!
0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章程的序言中提出,“健康不是没有疾病或病症,而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显然现代健康的理论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这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个巨大进步。
然而心理健康的标准,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且心理健康现在还很难定量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心理健康的内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可供参考的观点,现综述如下。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早期曾提出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理想的确定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
10.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马斯洛是一位著名的心理需要的研究者,曾提出过很有代表性的需要层次理论,于是他从“需要一动机一行为”的关系角度分层次地解读了人们的心理健康,并把心理健康的概念扩展到了社会和伦理的层面。
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4种基本特质1.积极的自我观念;
2.恰当地认同他人;
3.面对和接受现实;
4.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
可以看出坎布斯浓缩了马斯洛的理论,强调每个人应该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和外界环境,并重视自身的认知能力对心理健康的意义。
我国学者季浏认为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4个方面1.智力正常;
2.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
3.对自己能作出恰当的评价;
4.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坎布斯的观点相比,他更注重心理健康中的情感因素,这与当今流行的“情商”理论是契合的。
*文章摘选自网路,如有雷同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无须独自承受,让我为你分忧
了解更多详情点击
专家在线,为您解答疑惑
王建军主任医师
山西省著名精神疾病专家、百姓心中健康“守护神”、安定研究院专家组成员、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造诣,对失眠、头痛、抑郁症、精神分裂、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方面有显著成绩...
您还可以直接拨打我们的-
心神安定,生活安定——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