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障碍

时间:2019/5/18 16:07:33 来源:心理测试_心理测试网站 作者:佚名

近来,一直在跟着S老师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这个读书会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期都是主题式的阅读,比如上一期是财富管理专题,这一期是心理学专题。

有读者在后台留言,希望我能推荐一些相关书籍。今天借此机会,把这一期我们读书会要读的书目告诉大家。

本期一共有七本书,分别是:《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第10版)》,《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社会心理学(第11版)》、《进化心理学(第4版)》、《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和《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我们是从1月14日开始读的,预计在四月中下旬结束。形式是先阅读,然后写作业,最后是复习。

说实话,很久没有读过教材类的书籍了,也很久没有写过作业了。刚开始读这些厚厚的教材时,确实挺痛苦,关键还要写作业。

每天的任务就是读完规定的内容,再写老师布置的作业。读不懂,看不下去是痛苦之一。

最痛苦的就是写作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好像跟没看一样,好些题目都不会,这时候又要重新回去再看,找到问题的相关章节,边看边思考,应该如何作答。

近期我们在读的是《心理学与生活》,这是一本近页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教材,还有五十多页我们就要读完了。这周,我们读完了第十四章《心理障碍》和第十五章《心理治疗》。

昨天老师布置的最后一道作业题是,“你是否有什么措施,对于可能感知到自己的心理障碍进行干预或者预防?”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人类都有哪些心理障碍。只有当我们对存在的心理障碍类型非常清楚的时候,才能判断自己可能患上心理障碍的潜质所在。

书中把心理障碍分为六类,分别是:焦虑障碍、心境障碍、人格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分离性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儿童的心理障碍。而每一类中又有细分:

比如,焦虑障碍主要包括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恐惧症、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心境障碍主要包括重度抑郁症和双相障碍;人格障碍主要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儿童心理障碍主要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孤独症。

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查阅相关书籍,了解具体的内容。

从以上的心理障碍类型来看,我们普通人患上焦虑障碍(比如恐惧症、强迫症)以及心境障碍(比如抑郁症)的可能性较大。

当今社会,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以及抑郁症,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只不过是偶发性还有就是非常轻微,医院或是用药物治疗。而这时,我们就需要进行自我调节,俗话叫做好自己的心理工作。

首先,要正视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直面问题,找到直接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逃避焦虑源的后果就是,最后我们会因为逃避,而搭上了解决问题真正根源的时间和机会。

因为我们在选择逃避的时候,习惯启动自我防御机制,因此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非常不值得。还不如直面焦虑,直面恐惧,直面问题。

事实上,很多问题,当我们选择直接面对的时候,从那刻起,它就开始解决了。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它,同时提出多种干预,即多种可解决的方案,那么焦虑终将不是焦虑,问题终将不是问题。

事实上,在行动面前,一切问题都会随着我们的行动而一一化解。所以,才有人说,行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

其次,除了直面焦虑、恐惧等问题,我们还可以用认知法去改善自己的思维和思考方式,用积极的东西去影响自己,而不是一直在消极不好的情绪里打转转。

告诉自己,只要我们换一个方式思考,换一个思维想当下这个让人觉得烦恼的问题,或许又是另一番天地。实际上,事情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

简而言之,就是让我们连哄带骗的哄自己开心,哄自己高兴,让自己一直朝着积极正面的地方去想,去做事情。

往往事情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问题的思考方式(积极/消极),可怕的是我们对待事情的处理方式(逃避/面对)。

我们要清楚,我们的行为和状态取决于,我们如何解读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

一件好事,如果咱用消极的方式去解释,它就变成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一件当下不那么好的事情,如果我们能用积极的方式去解读,或许它就没那么坏了,最后它就真的变好了。

相关阅读:

浅谈感觉适应

有效学习的六个阶段

提升幸福感,请读心理学

乔布斯也相信伪科学?

我们对心理学应该有很大的误解

阅读是向过去的自己告别的过程

赞赏北北

谢谢你的赞赏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云南白癜风治疗
哪里白癜风医院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ocyun.com/xgcs/625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