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错乱》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作同一件事,
而期待会有不同的结果!
对于现代人而言,精神病、心理障碍、心理变态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词汇;尤其是随着现代都市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加重,各类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精神和心理健康自然就成为社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达17.5%,其中抑郁障碍患病率3.59%,焦虑障碍患病率是4.98%,总体呈上升趋势。
而我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有2万人,心理治疗师5000余人,总计只有3万多人。心理健康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专业医生的数量、质量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那什么是精神病、心理障碍与心理变态?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NO.1:精神病
一般来说,精神病指的是一类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或称重性精神病,临床上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遭到破坏,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心理活动明显异常,其行为对本人、社会、家属造成不良影响。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病态缺乏认识,否认有病,不愿就医,拒绝吃药。
精神疾病的致病因有多方面,如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缺乏自知力,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常见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
NO.2: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不是一个标准化的名词,但其基本含义是指轻性精神障碍,其中主要是指神经症,常表现为精神功能削弱!有较多的情绪反应,尽管社会适应能力有所减退,但对周围人不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大多自知有病,并感到苦恼,主动就医。
心理障碍几乎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
此外,心理咨询也适用神经症,如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等,还适用于生理心理障碍(即身心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
NO.3:心理变态
“心理变态”同样不是一个标准的医学术语,但其基本含义过去指的是变态人格,现在称为人格障碍。人格是指一个人习以成性的行为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经常性的情感倾向、意志特征和行为方式。
在心理学上,判断人的心理是否变态,常用心理障碍的程度来加以区别。对于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整体的心理活动瓦解者,常采用医学模式治疗,使用“精神病”之术语;对于轻度心理障碍,多采用心理或行为校正的模式来解决问题。而心理障碍一般包括神经症和人格障碍,而这两种情况统称为“变态”。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任何心理的产生都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基础。因此,人的心理是在其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例如,一个青年人,有谈恋爱和结婚的欲望,这是正常心理;如果这样一个青年,认为恋爱和婚姻是他(她)所不能接受的,那么,其行为就是变态心理的反映。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变态”有时也指性变态行为,即性对象选择异常(如同性恋、恋物癖等)以及性行为方式异常(如窥阴癖露阴癖)等。因而,对于变态心理的理解以及正常心理的划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分析和确定,而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医院
医院☆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