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增长?
小学时我们都学过这样的数学题:一个水池子打开进水口X小时装满水,打开出水口Y小时放完水,问同时打开进水口和出水口多少小时能把水池装满。这个套用到产品和企业身上同样也很贴切,每日新增用户X人,流失用户Y人,问多久可以达到千万净增用户。
说回问题本身,增长可以理解为不断拓展新客户新渠道增加X,不断提升用户留存率(在线时长、活跃度等)降低Y值,X-Y的值越来越大才能更好的应对来自市场/环境/技术/文化等诸多变革带来的影响,同时提高其抗风险能力竞争能力以及商业化能力。
二、为什么聊增长的多了?增长这个话题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早些年国内的互联网用户一直涨势喜人,大家都分别在默默的攻城略地收割用户,增长这个话题即便有人谈也只是小范围小规模的讨论。诚如开头所说人口红利在消失以及获客价格提高了,所以增长这个话题大家越发的重视了起来。
原来轻轻松松就能日增过万现在则特别难,再有就是以前的增长方式不管用了或者说性价比降低了,用户都跑去直接竞品或间接竞品那里了,此时企业就会对增长有更为强烈的诉求,然后整个行业对增长都会变得焦虑。
三、增长思维价值恒定谈到增长,很多人会想到增长黑客、AARRR模型、北极星指标、增长模型、AB测试、数据埋点、漏斗模型,当然还有最直观最豪横的买流量投广告。上述这些名词或概念你多少都听过或者了解过一些,但了解这些或者熟练掌握这些就够了么?
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上述关于增长的概念或者方法会随着环境、技术、社会的变革而日新月异产生很大的变化,我希望可以总结出一些增长方法论或增长思维出来,这些方法论或者思维不会随着岁月的更迭而落伍过时。
四、万物之始大道至简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增长这个东西很难很复杂,但其实“万物之始大道至简”。我们回到文章开头举的那个蓄水池的列子,结合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增长这个事情往简单了说就是把X无限做大Y无限做小。但有人可能会说,道理我都懂,然后呢?
其实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有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就是要学会任务或者指标拆解,落实到增长或者X/Y这个值上面也一样,我们需要尽可能的把可能做大X的所有途径或方式全部枚举出来,形成X1/X2/X…….,然后再去分析影响X1的关键节点。Y值同理。
做大X可以简化理解为:增加渠道数量。这个很好理解,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当然篮子也不能在一辆车上。你得在水池子里面加上多个入水口(实在不行水管也成),换言之也就是得有多个获客渠道。
Y值同样可以将其所有的途径和方式枚举出来,然后可以将其简化为2件事:提升转化率,降低流失率,简单的句话寥寥16个字道出了增长思维的本质。
五、增加渠道数量:多多益善居安思危,任何企业和产品都不能满足于当前的获客渠道,都需要随时保持高度的危机感,需要在使用现有渠道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去寻找和尝试新渠道,随时准备着重新构建自己的流量和获客结构,保证其拉新是可持续发展的。
举个例子。网龄或游戏年龄久的用户应该知道《魔兽世界》最开始在中国大陆是交给九城来运营的,九城的营收95%以上也是依赖于游戏,后面《魔兽世界》的游戏运营权交给了网易,然后九城就成了互联网的一段记忆,再无然后。
再来个近点的例子。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趣店,其用户过半是来自支付宝,但双方的合约到期之后终止了合作,该企业的用户数和营收直线下滑经营惨淡。所以我前东家马上金融之前就搞过一个内部专题会叫做“如何做大做强自营产品(渠道)”。
现在市场上流量渠道基本分为几下面的几大类:
自然流量获客:搜索和SEO
APP应用市场
支付宝服务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