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的高一女生钱玲(化名)近日趁着圣诞假期回医院的心理科就诊。原来,她刚来美未满半年,至今磨合欠佳,时常感到透不过气。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王国强介绍,近年来,他接诊的留学生心理障碍患者呈低龄化,圣诞节前后以及暑期更是扎堆。
《无锡日报》报道,钱玲的英语基础还不错,但刚来美时还是觉得语言不过关,加上她性格偏内向,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在海外朋友较少,日常还要自己照顾自己,常常会感到孤独无助。虽然海外的学业还算轻松,但是她经常会感觉透不过气。由于在美国就医不太方便,学校医务室也基本排除了心脏问题,因此建议其返华看心理医生。
王国强诊断是典型的适应障碍问题,经过以心理疏导为主、适当辅以改善情绪的药物后,钱玲的症状会有改观。据介绍,最近一两周,像钱玲这样的留学生患者接诊量是平时的两倍多。
王国强介绍,近年来留学热的升温,越来越多家长倾向于将孩子送到海外上学,语言不同、文化差异、身边人群改变、学业压力、生活不适应等导致其中的一些人犯了“心病”。以往患者多为研究生,如今接诊的不少是“00后”,尤其是一些高中生由于年龄小,在家备受父母呵护,因此适应能力相对更弱。出现心理障碍后,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和疏导,就容易导致心理障碍,时间长了还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焦虑症、抑郁症等,有的不得不休学治疗甚至终止学业。
“家长在对待孩子出国留学的问题上,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不能盲目!”王国强建议,对于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出国前多强化语言训练,了解所去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背景;对于一些准备出国留学的年纪较小的孩子,出国前要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向有留学经历的人了解可能面临的问题困难,为更快地适应环境作好心理准备;出国后鼓励孩子在新的环境中尽快和周围的人交朋友,和学校、家人保持良好沟通,这有助于获取支持、化解压力。
学霸出国留学半年突发惊恐障碍
另据《楚天都市报》今年7月报道,18岁的王榭(化名)来自武汉,从小到大都是学霸。父母要求他“只需要好好学习即可,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虽然性格内向,但他成绩不错,高中毕业后遵从父母的意愿去海外读大学。
出国留学,住在宿舍里,吃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都得自己操心,王榭突然感觉有点不适应。另外,学业的压力以及在海外没什么朋友,都让他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然而因为性格内向,他也没有跟同学和家长多说什么,自己默默忍受。刚上了半年课,他在宿舍学习时,突然感到胸口憋闷不已,呼吸急促,以为自己心脏病犯了,他赶紧拨打电话叫来救护医院的心内科,检查后却发现身体各方面无问题。当地医生综合评估后认为其可能出现了精神障碍,将其转到精神科,然而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好。幸好不久后就是暑假了,王榭的妈妈赶紧将儿子接回中国,送到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就医。
临床心理科主任李闻天博士接诊后,经详细检查问诊,诊断王榭此前感到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是因为不适应留学生活从而出现了惊恐障碍,这是一种急性焦虑的表现,可以暂时不吃药而是进行心理咨询进行疏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王榭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问题所在,心志有所成长,几个月后,他重返海外校园。
女生出国读高中却因焦虑障碍终止学业
17岁的小英来自湖北某市,父母都是做生意的,从小就养尊处优。父母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一直希望小英能出国读书为家里人争口气。从高中起,她就被父母送到美国的寄宿学校读书。然而,因刚开始去时语言不过关,加上她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她在海外朋友较少。
然而,因为父母工作较忙,每次打电话只是问她学习跟不跟得上以及钱够不够花,并未对她的情绪有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