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理咨询的新世界,却发现我忘带指南针

时间:2018/7/19 14:39:14 来源:心理测试_心理测试网站 作者:佚名

简单心理Uni

课程/实习/督导/同伴

学心理咨询,来简单心理Uni

小丸子的朋友小A是心理咨询“发烧友”,他谈起“原生家庭”、“防御机制”等心理咨询流行词头头是道,对弗洛伊德、罗杰斯等名人如数家珍,上过的线上、线下课程五花八门,累积花费时间和钱都快赶上再读一个心理学研究生了。

前两天,小A居然吐槽说,自己学了这么久,才发现自己是一个“野蛮学习者”。

“学心理咨询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我在里面横冲直撞,却迷了路。”

小A说的“野蛮学习者”原来是作为心理咨询热心学习者的血泪史。

今天这篇文章,透过对“野蛮学习者”的剖析,看看在咨询学习的路上,如何从“野蛮学习者”变成“理性学习者”。

“野蛮学习者”的通病

你中了几条?

“野蛮学习者”通常对学习心理咨询或者成为咨询师抱有很大的热情和动力,往往愿意投入时间精力来学习咨询,常常买书、读书、参加各种课程或者工作坊,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学习咨询知识。

这类学习者的热情值得肯定,但是由于学习过程的不合理,常常出现以下不良状况:

通病一

套用心理咨询专业术语,

妄下定义,爱贴标签

这一点不光是“野蛮学习者”,也是许多心理咨询初学者常见的问题之一。

心理咨询的学习中会接触许多的定义和专业名词,对于心理疾病,我们有各种诊断标准,对于一般个体心理问题、关系问题,我们有许多的名词、概念、理论去描述、概括和解释,比如流行的“原生家庭”、“抑郁”、“讨好型人格”(emm,其实严格说来这不是一个心理咨询专业名词……)

一方面,套用这些名词会给初学者一种快速入门的“伪专业感”;另一方面,人们利用自己习得的知识去“对号入座”地解释这个世界也是一种思维习惯。

比如,医学院的学生们在大三临床学习的时常常有自己得了各种病的幻觉,这就是所谓的“大三综合症”,根本原因是作为新手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容易照本宣科,无法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心理咨询的学习也是如此,心理咨询中对来访者问题理解过程叫做个案概念化。

个案概念化建立在对咨询专业基础知识的全面学习和掌握,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实践一步步练习和领悟,不是了解几个概念、看几本书,背几条定义就能获得的,扎实的基础是重中之重。

通病二

爱学习、爱考证,

无法运用所学咨询知识去参与实践

许多初学者对于学习的热情往往是跟考证、拿证相关的,但是却无法跨越拿证和真正执业之间的鸿沟,关键在于无法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有国家咨询师资格证的时候,数百万人本着拿证的劲头学了心理咨询,考证之前信心满满觉得考证是入门咨询的第一步,但是90%以上的人证是拿到了,但还是没有实现真正的“入门”。

虽然现在证书取消了,但是许多咨询学习者在决定开始一项咨询学习之前,总是要打听一下:有证么?证书有多少含金量?

其中的心理其实不难理解,对内,初学者对于自身专业性缺乏底气,对外,在咨询行业正在不断规范和优化的过程中,许多学习者对未来标准不确定性的焦虑,两者结合起来都寄希望于一纸“尚方宝剑”式的证书。

然而,小丸子也常常跟朋友说,真正“含金量”高的证书归根到底都是对你专业实力的认证,后者是因,前者是果,当你通过科学、扎实、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获得真正“含金量高”的实力时,证书对于你来说才是实至名归的。

通病三

理解片面,

想用“一招鲜,吃遍天下”

许多咨询学习者对心理咨询的了解来自于一些曝光度较高的“炫酷技术”,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催眠、解梦,心理咨询师就是利用这些技术“治好”来访者的。许多学习者在没有对心理咨询的基础知识有全面的学习时,就一心想通过学习和掌握一种“厉害”的技术,来靠一门技术稳住咨询师地位。

这样的结果就是各种“野蛮分析”,对待所有的来访者问题,都只会用自己仅会的一套理论来解释,用一种技术来“治疗”。这不光是错误的学习方式,也是违背心理咨询伦理的行为。

如果你学习过任何一门心理咨询导论性质的课程,你就会了解心理咨询远远不只是那么狭隘和片面。

比如在Seed课程《心理咨询概论》这门课中,高隽老师会为大家讲述心理咨询定义和发展历史。

你可以突破狭隘的认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去学习中外心理咨询理论的异同,了解到心理咨询无论是发源还是发展,无论是从业者的背景还是理论流派,从来都是多元的,且不同理论流派之间有互通的,可以相互借鉴的部分。

简单心理上一位从业多年的咨询师给初学者的建议是:成为咨询师之前一定要先成为心理咨询“理论家”,全面深入地去了解各个流派,同时对于不同理论和技术保持开放性,持续的学习,这才是对自己和对于来访者负责的态度,也是成为合格咨询师的必经之路。

通病四

光环效应,

对行业和职业缺乏理性认识

许多人对心理咨询师有很多的误解:认为“成为咨询师就能治好自己、心理咨询师不会有心理问题或者都有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特别好当就是跟别人聊聊天,或者成为咨询师特别困难”等等。

导致一批人兴冲冲地想学几门课就当咨询师,一批人又陷入自我怀疑中不敢行动。

与开始任何职业一样,成为心理咨询师需要这项职业、行业、自己与职业的匹配程度有理性的认识,既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迷茫困惑。

Seed《咨询师成长之路》中单雨佳老师从动机、气质性格、职业胜任力、学习成长路径、自我照顾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在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前你必须知道的一些问题。

成为咨询师,热情很重要,理性和智慧也很重要。

是什么让“野蛮学习者”迷了路

咨询学习4大误区

误区一

盲目学习,贪多求快,

缺乏系统的学习计划

由于目前心理咨询学习资源的稀缺和培训体系的不完善,许多心理咨询学习者来说,学习是自发且盲目的,往往看的书是有趣好读的、上的课程是感兴趣方便的,零零碎碎地知识学了一堆,都来不及消化,更谈不上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了。

误区二

知识体系不全面,

单从某一流派学起

流派的本质是一种对咨询经验的总结和建构,核心是提供对于咨询核心问题的假设和治疗的策略。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理论也需要在咨询实践中不断验证、修正或创新。在此基础上,流派才是真的有用的。

初学者在连咨询的基本设置、人类心理的发展规律等基础知识都不了解的情况下,但从某一流派学起就像是让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去选择信仰一样盲目和无意义。

误区三

只学知识,

缺乏练习和体验

心理咨询的学习具有特殊性,不是仅靠个人学习和理解就可以完成。比如说“倾听”、“共情”、“无条件积极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多少钱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ocyun.com/sjcs/443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