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的话题
MBTI测试中的强干扰项——
第二种假象:误把理想中的状态当作当下的自我
就像很多人都明白一个现象——人们照镜子的时候,看到的其实是想象中,或者说美化过的自己,别人眼中的你并没有这么帅。
听起来很残酷,却不得不承认,自恋人人有,自欺欺人则是性格测试的一道难关。
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的性格缺陷,往往越是缺什么,越渴望什么,慢慢会误以为自己就真的具备了那样的性格。
比如说在测试中会有类似这样的题目:
在别人眼中,大部分时间你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
说实话,如果你希望在人们心中树立一种成熟理性的形象,这时无论你行为处事本身,是否感性色彩偏重,由于长期的自我洗脑,也可能会不由自主认为,自己给别人的感觉就是成熟理性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未来简史》已经击碎了我对自由意识的幻想,?所以这个时候做测评的,很可能就是理想中的自己。
以我自己为例,INTJ是专家型人格,成为某一方面的学术专家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所以在涉及到J和P人格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把理想中的状态当作当下的我,
因为在判断型(J)和知觉型(P)这两个指标中,我有强烈感觉是偏向P的,这里就要说道J和P的区别了,下面引用知乎上某个有趣的网友,对J和P两个指标的生动区分。
首先是两者的脑回路。
简言之,J是问题终结者,做减法;P是问题拓展者,做加法。
如下图:
获取信息的方式:
建立事物间的联系:
不难看出,J解决问题的效率极高。
?P总会纠结在解决问题的路上,因为捕获信息的触角特别多,信息的接收量就大,就容易迸发各种新的想法。
由于信息过载,又不由自主的认为事情一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很可能就死在了解决问题的路上。
我平时在接触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就是典型的信息过载型P,然后轻而易举的死在了解决问题的路上。
所以极度渴望自己能够成为J型,虽然在测试的时候我极力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结果还是令我生疑的,这一点倒是非常符合INTJ,多疑。
忍不住怀疑别人,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怀疑地球,怀疑整个宇宙,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第三次测试的时候,我还酌情改了一些题的答案,比如——
问题:你平时做决策时更偏向于哪一种?
A先用逻辑,再凭直觉
B先凭直觉,再用逻辑
因为本身对这个问题有些模棱两可,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高度相关,两个答案都做过,哈哈,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
以我疑天疑地疑宇宙的性子,自然开始怀疑这个测试本身是否有问题。
测试网站:apsk.北京学生治疗白癜风费用北京市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