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网络心理测试逼疯正常人人民资讯

时间:2025/3/26 10:35:48 来源:心理测试_心理测试网站 作者:佚名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21/5390504.html
□罗志华   凭直觉判断一段声音背后的含义,看看自己有啥特质;回答几个问题,判断自己属于哪类性格……最近,一款测试自己何种特质的H5在朋友圈火了起来,测试结果以不同的颜色分类,一时间朋友圈“五彩斑斓”。笔者发现,网络上一直充斥着各种心理测试,有的甚至能测试抑郁症程度,如果想看详细的测试报告,就要支付20元。网络心理测试由来已久,有时还颇为流行。这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民众到线下心理机构接受心理评估与咨询,既麻烦又费钱,到网络上做心理测试,则简单易行。此外,网络平台上各种心理测试名目繁多,对此略感兴趣的人,就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测试方式。互联网让心理测试大众化、普及化,是历经多年形成的一种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网络心理测试也被赋予了一些创意元素,使之更具传播力与吸引力,更有娱乐性。比如各类测试软件不仅画面吸睛,而且还配有令人舒适的音乐,日益强烈的声音与色彩冲击,让网民尤其是年轻人更加喜爱。再加上色彩与性格的对应关系为民众所接受,因此持“玩一把”心态的人不在少数。将网络心理测试仅当娱乐消遣工具,或许不会出现太大的危害。问题在于,很多人玩着玩着就可能掉进心理陷阱当中。比如,当恋人或配偶被测定为“花心”“很色”时,多数人或许会一笑了之,但也不排除有人当真。再如,学生的某种潜能若被网络心理测试夸大,且家长信以为真并照此“挖掘潜能”,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出现偏差。更需谨慎的是,仅根据一些测试题就给出“重度抑郁症”的结果,这就有待商榷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一个人获得类似结论后,就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一旦给自己贴上某个标签,就很有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戴着这个标签生活,久而久之就可能真出现相应心理问题。换言之,网络心理测试虽然不会毫无依据地得出“心理有病”的结论,但有可能通过心理暗示将正常人“逼”出心理问题。姑且不论网络心理测试存在的价值有多大,但至少有几条红线不能逾越,比如不能变成“网络算命”,更不能涉医。对于网络心理测试平台来说,也应当恪守界线,要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避免网络心理测试“出刀伤人”,把没病者“逼”出毛病,让有病者耽误治疗。本文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ocyun.com/sjcs/1467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