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曹阳在历史试题讲评中落实学科核心

时间:2021/2/25 14:27:17 来源:心理测试_心理测试网站 作者:佚名

本文荣获重庆市年“新高考与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注:本文经作者曹阳老师授权同意刊发

作者简介:曹阳

重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教师。在秉承“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温度”的教学理念下,形成“情感和技巧侵入式”的教学风格,身受学生喜爱。

从教十二年一直奋斗在教育一线,教学成绩突出。年荣获重庆市历史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年荣获重庆市德育精品课大赛学科德育一等奖;年荣获巴南区班主任大赛全能一等奖,并获四个单项一等奖;所带班级荣获“巴南区教育系统五四先进团支部“;年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优秀班主任培训。年荣获重庆市历史优秀论文大赛一等奖。现担任学校历史类雏鹰班班主任。

试题评讲是教学中师生思维互动、能力点拨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新高考命题的核心素养立意指导,以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为例,探究如何在试题评讲过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剖析试题素养内涵、构建延展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参与互动等方式强化素养落实,展现试题评讲中的思维高度、广度和力度。

《在历史试题评讲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以年历史全国II卷为例》

摘要:高中历史试题讲评是矫正、巩固、丰富、完善和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内化而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近年来,高考命题立意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能力立意向核心素养立意转变。所以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试题评讲符合新高考改革要求。本文试从目标设定、内容拓展、方法运用、互动参与等角度探究评析方法,以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关键词:历史试题讲评、核心素养、高考试题

纵观年高考历史全国Ⅱ卷,立意高远、情景多变、思维新颖、角度多元。全面考察学生知识的深度、广度及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有机结合。本文将以年历史全国II卷中的个别试题为例,探讨如何在试题讲评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理念。

一、剖析试题内涵,明确素养内容,凸显思维高度

讲评课不仅是“讲”,即讲述题目涉及的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评”,即着重评点试题特点,充分剖析试题内涵,明确核心素养的考察内容和层次要求,确定能力提升目标。并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因素,采用层层推导方式培养历史学科素养能力,通过讲评题目展现学科的思维高度。

案例:(全国II卷24题)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畅通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首先,本题考察的主干知识是:古代水利工程与国家制度的关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点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ocyun.com/qwcs/841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