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学名词解释项目一老年心理

时间:2020/8/7 19:30:24 来源:心理测试_心理测试网站 作者:佚名

白癜风治疗效果头部对比图(六) http://www.bdfyy999.com/bdf/kangfushequ/kangfuzhaopian/m/2209.html

1.老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又称老化心理学,是第二次心理大战以后在心理学中迅速兴起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在成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年老而发生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及规律。

2.老化:老化是动态过程,指个体发生衰老变化的时间历程。

3.衰老:是人经历了生长期和成熟期之后,即完成了生育传代任务后的最后一段过程。

4.生理衰老:指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发生退行性改变,从生理到心理再到社会参与方面都出现衰退,当然这不是病。

5.病理性衰老:是由于老年人对环境适应力的减弱,易受各种老年病的袭击,如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非传染病和肺炎等传染病。

6.长寿:涉及两个概念,预期寿命与寿命极限。前者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人类享有的平均寿命,而后者是每个物种的生命极限。

7.感知觉:感觉指人通过五官、皮肤等来接收信息,知觉是对信息的整体反应,通常把二者统称为感知觉。

8.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共同发挥作用的。

9.记忆:是指人们将感知过、思考过、体验过、操过过的事物的印象保持在头脑中,以后又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再认、回忆的方式表现出来或回忆起来的心理过程。

10.日常问题解决能力:该能力分为两种,即工具性问题解决能力和人际性问题解决能力。前者指对个体的生存具有工具性意义,但不涉及人际情感因素问题的能力,后者指处理社会关系情境中出现的人与人之间的问题的能力。

11.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如喜、怒、哀、惧等,有时还伴有外部表情的变化。

12.人格:是人类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结合而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3.个性:是在一定的先天生理基础上,形成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对稳定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复杂、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

14.稳定性:指在各种不同情境和行为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固定的心理特点。

15.个性心理倾向:是指人们在客观事实的相互作用中,对现实事物特有的一定的看法、态度和倾向性。

16.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倾向。

17.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感到自己的确变老了的意识状态,蕴含着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以及观点。

18.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对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19.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及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20.创造力:是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心理正常:是指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是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22.异常心理: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

23.适应能力强:指老年人能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不脱离社会,通过与他人的接触交流、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了解社会变革信息,并能坚持学习,从而锻炼记忆和思维能力,丰富精神生活,正确认识社会现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心理行为能顺应社会的变化趋势,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24.自我老化意识稳定:指老年人一切行为符合自己的年龄特征及在各种场合的身份和特色。

25.焦虑情绪:是由紧张、焦急、担忧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

26.老年物质依赖:指老年人反复使用成瘾物质引起的生理症状,以及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症状。

27.老年精神分裂症:指一系列的以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症状为表现的精神障碍。

28.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痴呆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起病隐疾、病程呈慢性进行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ocyun.com/qwcs/703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