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要怎么治疗好 http://m.39.net/pf/a_4302821.html
终于上完了暑期课程,回国在机场的时候看到了好多和我一样的留学生,其中一个在美国读高中的小男生,因为等待登机觉得无聊在和旁人侃侃而谈。虽然他言谈举止中尚且流露出稚气,但依然独立而自信。我当时在想,他选择小小年纪出国读书,是谁的主意呢?他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出国读书吗?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每个人都在努力的生活着,同时迷茫着。面对人生的重大决定,比如是子承父业还是自主创业?是继续读书还是赶紧找工作?纠结一番最后还是决定听父母的吧,这样才最靠谱。遇到困难,我们会迫不及待地逃避,退而求其次的做出所谓“稳妥”的选择。
这个过程中,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大得超乎我们想象。他们的偏好和作为不仅影响你现阶段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小到大对你生活的参与已经被你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成长过程中那么多次站在岔路口,有多少决定是你自己做的呢?你会独立做决定并对后果负责吗?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测试看看你所经历的亲子关系对你独立做决定能力的影响。
下面是两个测试问题,请你回答“是”或“否”,然后找到相对应的ABCD的类型:
1.在选择的岔口,你会直面压力,积极争取自己想要的结果吗?
——比如你大学毕业想找工作,但是家里人都劝你继续读书,你会直面压力,积极应对吗?
2你会坚持自己的决定吗?
——比如面对来自家人和环境的阻力,你会继续坚持自己的选择吗?
否+否:A
否+是:B
是+否:C
是+是:D
Marcia的同一性理论
这两个问题的潜在主旨,在于测试你:
1.)你会积极参与到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危机和冲突(如学业,就业,择偶带来的压力)中吗?
2.)你能在面对危机和冲突的过程中独立做出选择吗?
而这两个问题,是针对Marcia的同一性理论(egoidentity)所设计的。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也是基本价值观建立的最佳时期。几乎每个青少年都会想要探索“我是谁,我想要什么”这样的问题。青少年开始学会独立地对生活的不同选择做尝试,并且在尝试过程中不断地明确自己最终的方向,最后致力于某一个生活策略。这样他才算获得了同一性,也就是真正长大成人。
反之,一个年轻人在同一性的确立过程中,如果不能忍受发展同一性所带来的孤独,他很可能会逃避冲突和矛盾,拖延时间,或者直接顺从别人的意见,从而不能独立地适应社会,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没有形成清晰稳固的同一性。
以下是JamesMarcia()根据青少年所遇到的冲突和他们对待冲突的解决方式,划分出的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处于的4种状态(即我们的测试结果):
A.同一性扩散(identitydiffusion)。这类人无法积极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遇事习惯性退缩,也不能很好的独立做出决定。此类人的成长过程是父母参与度最低的。
B.过早自认(identityforeclosure)。这类人不会积极参与自己遇到的矛盾和危机和面对压力,但是遇事容易选择逃避的同时,却可以很快做出决定,会通过快速得出结论来逃避面对困难的压力,是父母参与程度最高,或者说过高的一类人。
C.同一性延缓(moratorium)。这类人没有清晰的自我认同感,虽然会积极面对自己遇到的困难,却很难做出自认为正确的决定,不够自信以至于仍会依赖家人来做出决定。
D.同一性获得(identityachievement)。这是成长的最后一个阶段,这类人也可以算是比较成熟的,在积极面对自己的危机和困难时,会做出相应的对策和决定,自我意识也比较高,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
Erikson和Marcia认为,一个成长健康的个人会在经历过这几种状态后,变成一个独立又成熟的“真正的”大人。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走到第四阶段并变成一个真正的大人的!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真正的独立,他们会或依靠父母,或依靠配偶,甚至依靠孩子来做决定;一辈子活在别人替他做的选择中。
为什么你是这类人
看到答案之后,你觉得这和你之前理解的自己有偏差吗?你想知道为什么你会变成这样吗?其实,你的现阶段的决断力和独立性,很大一部分是你所经历的亲子关系的体现。
在这个测试中,从A到D的四类人中,A类人的父母是参与孩子成长最少,而B类则是最多,或者说是过多的。同时,这也直接导致了A,B两类人虽然遇事态度不同,却都不会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或者说不会真正的了解自己。父母在孩子青少年时期的,成长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和成长的方向。
A类(同一性扩散)。因为父母很少参与孩子的成长,或与孩子有较大的距离感,这会直接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教导,不知道面对困难时的做法,也无法从面对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正是因为缺乏父母的鼓励和指导,孩子遇到危机时会没有勇气面对,不相信自己有解决危机的能力。
B类(过早认知)。而B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因为父母的过度参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