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客观世界,人终归是脆弱和渺小的;这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是心理的,因此,对世界而言人的始终态势是防御的。
01
我有一位初中同学,外貌和身材条件很好,前几年嫁给了一名广州本地医生,男方家庭条件很不错,对她也很好。
但医生比她的年龄大挺多,而且有一个明显的啤酒肚。
于是有同学就说,这样的老公,哪怕家里再有钱我都不愿意嫁。
甚至还有一些同学说她贪钱贪利,为了钱愿意出卖自己的后半生……
不得不说,有时候承认他人的优秀,真的挺难的。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产生嫉妒心理。
看别人晒一下房产证,一定会有人心想: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爹妈给的首付?这房子不够大,位置也有点偏啊!
看别人买了新车,一定会有人心想:这车也不用多少钱,几万块首付谁买不起啊!
嫉妒,作为人类的一种本能心理。如果当你有这种情绪的时候,其实你不用感到自责。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人们为了消除差距,维持自身发展进步的一种自卫防御机制。防御什么呢?人的一生难免遇到一些并不如意的事情。
因此,使得我们时常感受到一种痛苦、紧张、尴尬、内疚,甚至罪恶感等负面情感体验。
为了缓解这种心理不适,潜意识就会应用各种合理化的理由或某些行为来缓解压力,这个调适心理压力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心理防御”。
所以,当我们面对某些想得到而又得不到的东西时,就会产生“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合理化防御等。
再比如,当一个人遭遇打击性很大的心理创伤(如亲人丧失),而无法面对时,心理情绪波动很大,潜意识会通过“压抑”、“转移”自发地把这些创伤事件从意识层次转移到潜意识层次,来减轻心理失衡。
02
心理防御是人在面临应激事件-心理失衡时的一个重要的自我调适功能,可以让个体减轻心理压力。但如果这种心理调适时间较为持久,就会迷失真实的自我,还会影响到躯体性神经症,甚至于发生人格逆转。《情深深雨蒙蒙》中的依萍便是一个典型例子。上一个刻还在说:“我好想他,想得心都在痛!”下一刻,已经变成了:“你在我心里,什么都不是!!!”
依萍的拧巴是在原生家庭的高压下一步步形成的——父亲原本应该是她寻找安全感的地方,想象中那里有保护、有经济来源、有家……
然而现实是,每次不是鞭打就是挨骂。她很渴望有爸爸的爱,却害怕靠近他,而这种矛盾也带到了她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表面上她很强势,内在却是一个很自卑的女孩,她很渴望有人给她爱和保护,却又不得不表现得像刺猬,随时武装自己。这便是她给自己支起的心理防御。爱情的出现,书桓成了依萍的另一个安全港湾,而一旦她在这个港湾中得不到支持,便会引来新一轮的恐惧和拒绝。
对方跟她的意见不同,她便会习惯性地逃离:
一个人的时候,她又会疯狂地想回到这个港湾里;
对方一旦出现,她又会表现出绝情的一面,把对对方推开……
这样的情况其实很无奈,明明相爱却又浑身带刺,充满克制。
03
压抑、否认、投射、补偿等等,心理防御机制多达上百种类型,但无论有多少演变,都具有两种共同点和两面性。
共同点:
一、不是否认事实就是扭曲事实;
二、是在潜意识的层次上运作的。
两面性:
一方面是“积极的作用”。为一种控制和调节心理的手段,运用得当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心理应激的作用,能够暂时的解除痛苦和不安。
另一方面有时候起到一种使人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通过以上防御机制的解释,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良好的防御机制有利于心身健康也有利于社会人际发展的。
而负面的心理防御则会导致心境迷离和社会人际关系发展不良,心生郁结影响着我们的心理与生理健康。
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我们需要建立起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生活中我们抽点时间学习,认清自我,真实、客观地自我评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与之和解!
向你推荐?●○DSQ心理防御模式评估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