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的界限丨临床心理咨询的第三只眼

时间:2018/10/17 17:35:14 来源:心理测试_心理测试网站 作者:佚名

在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领域中,在患者与精神科医生之间,在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需要极为重要的第三个角色———临床督导。督导,既可以理解为临床督导师本人,也可以理解为临床督导师为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提供督导的过程。此外,督导不仅是技术能力的提升,也是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心理的成长。

督导本身不仅要讲究科学,也要讲究艺术,终极目的是更好并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或咨客。在肯定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优点并给予积极鼓励的基础上,发现其缺陷和不足;更重要的是,提升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构建解决方案的能力。

本期作者:张道龙医师

张道龙,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美中心理文化学会创始人,主席,美国芝加哥退伍军人医学中心行为健康部主管精神科医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临床助理教授,北京美利华医学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他领导的团队主译了《DSM-5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与统计手册》,《DSM-5鉴别诊断手册》,《理解DSM-5精神障碍》和主编了《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等著作。亲自诊治超过两万名中美患者并持续为中美精神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全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做临床督导.

1

临床督导是一种职业化的关系。临床督导的过程绝不能变成漫无边际的谈心,不能变成督导师个人炫技的舞台和满足虚荣心的途径,也不能发展出非职业的关系。

2

临床督导师必须具备专业而先进的知识、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另一方面,不能过分强调临床督导师个人的权威性,否则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与临床督导师之间就难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3

临床督导师当然可以拥有自己的理论取向或流派偏好。然而,当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与临床督导师出现分歧时,职业化的临床督导师不能一味宣扬自己崇尚的理论取向或流派偏好,更不能企图将接受临床督导的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咨询师变成自己的门徒。智慧的临床督导师应该有能力跨越流派之争,恪守职业道德,兼容并蓄地履行临床督导的职责。

4

临床督导应该是一个阶段或过程,需要适时终止。在美国,明确规定了临床督导时长的最低标准:拥有硕士学位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需要接受小时的临床督导,拥有博士学位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需要接受小时的临床督导。

当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完成了规定时长的临床督导训练后,或者实现了既定的软性临床督导目标后,都应该结束系统性的临床督导。

不过,系统性临床督导的终止,并不意味着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从此再也不能接受临床督导。事实上,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可以选择继续接受顾问式会诊。系统性临床督导与顾问式会诊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定期的、系统的;后者则是针对疑难案例不定期进行,可以是长期的和终身的。

总之,临床督导不能成为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一种病态的依赖关系,应该使临床督导的资源最大化,让更多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受益。

赞赏

长按







































寻常性白癜风
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ocyun.com/qgcs/547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