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是哪里来的

时间:2018/9/20 18:28:21 来源:心理测试_心理测试网站 作者:佚名

心理障碍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原因引发的感知、情绪和思维的紊乱和异常,它造成了患者的心理痛苦,同时影响患者完成自己正常的社会功能,如学习、工作和日常人际交往等。

心理障碍具有生理基础,这意味着其具有遗传性和家族史,同时也意味着它不只是心病,很多时候需要药物等手段进行干预和治疗。

心理层面,原生家庭在障碍的形成和发展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早期的家庭养育经历,特别是与主要养育者(如父母)的关系会内化为对外部的基本看法,形成了核心信念,即对自我、世界和他人的看法,包括自己是否有价值、有能力和值得被爱;世界是安全的还是危机四伏的;他人是可信的还是随时准备利用自己的等等。负面色彩的核心信念将使人的认知方式和内容变得歪曲,并造成消极情绪。

即使生理基础欠佳、心理发展不那么好,但如果生活是顺利的,心理障碍仍可能保持在水面之下不发作。但社会层面上的压力事件和困难情境,可能成为扳机点,让致病的机制开始运作并产生症状,造成影响。

以建房做比喻,生理要素决定了房子是建在平原上还是火山地震带上,心理要素决定了地基(核心信念)是否牢固,建材质量(认知方式)是否过关,而社会要素决定了房屋是否会经历暴雪、冰雹和火山爆发。

生理因素是天生的、社会因素是不可预测的,个体为了应对负面情绪的操作尝试都发生在心理层面。通常人们会采用两种方式来应对,一是不让负面认知和情绪冒头,人们设立一些中间信念或者说规则来保护自己,只要规则达成了,自己就不用直面负面的核心信念。比如一个人的负面核心信念是‘我是无能的’,在中学期间他会在设立一个‘只要我每次都能考进前十,我就是个好学生’这样的中间信念,能够达成,一切OK;但如果考了第十一名,‘我是个没用的家伙、失败者’这样的负面歪曲认知就会出现,并引发‘愧疚’这一负面情绪。另一种方式则是在负面情绪出现之后,通过一些行动来降低情绪的强度。常见的操作是回避和补偿,同样是上面的例子,在愧疚出现后,他会告诉自己‘我是不可能变成好学生的’,然后不再上课复习,天天游戏,最后不去考试,这就是回避;或者他会再度加倍努力,每天废寝忘食,不再参与所有的社交,下次必须考进前十证明价值,这被称为补偿。然而无论回避还是补偿,都是不健康、不适应和不可持续的,因为它们的产生本身就是歪曲认知的结果,最终只能进一步强化负面核心信念。

在对心理障碍进行疗愈时,我们需要让当事人觉察出自己的认知是什么,自己通过了什么样的不适应行为去进行了应对。这些认知存在着哪些歪曲,这些行为是如何在长期造成消极影响的。然后让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被当事人辨识,最终通过改变和修正认知和行为,发展出更具适应性的核心信念。也就是说,房屋选址和天气是决定不了的,那就得在建材和地基上做文章,先让屋主知道自己的房子有问题(觉察),然后协助其更换出了问题的建材(认知歪曲),最后矫正地基(核心信念),至少这屋子可以在七八级台风中不致崩溃,事实上当认知歪曲被修正后,屋主也许会发现台风其实并没有八级。

常见的认知歪曲包括以下九种,如前所述,它们都来自原生家庭的一些不良的养育特征和后期发展中因为未经挑战置疑而不断固化的图式。它们在情境中起到了承上(信念)启下(情绪)的作用,是多数心理障碍中负面情绪的成因:

非黑即白:用二分法看待问题的方式,一件事不是好就是坏,舍友不是喜欢我就是讨厌我。

选择性解释:在评价时夸大消极面/缩小积极面。我考了90,说明我努力不够;她考了80,她只是没认真考。

情绪推理:在情绪状况下把感觉当作事实而无视证据,我觉得考85分是一种失败,所以这就意味着我是个坏学生和失败者。

个人化:别人感觉不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觉得自己应该负责任。整个晚会上气氛突然变冷了,一定是因为我刚才打了个喷嚏。

读心:相信自己能读懂别人的心思,而不考虑其他可能性。比如:她出盥洗室的时候看了我一眼,她一定还在为昨天的事情生气。

灾难化:习惯性地







































福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百癜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ocyun.com/qgcs/497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