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论
子弹论又称“魔弹论”、“皮下注射论”,它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传播效果研究初级阶段的核心观点。该观点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这一理论出现的原因:首先,大众传媒发展迅猛,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并深入社会生活,人们对此产生敬畏心理。其次,这一时期,国家、政党、企业等对传播媒介的利用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一般个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中,使得人们感受到了传播的“力量”。
评价:“子弹论”是错误的,它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了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并且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能动选择和使用能力。它对传播过程做了过于简单的描述:一方是全能的媒介在发送信息;另一方是分散的大众在等待着接受它,中间别无它无。随着传播效果的深入研究,这种观点被人们抛弃。
传播障碍传播隔阂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
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和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由于参与传播人们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所以,传播隔阂既有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但它们的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严重的甚至造成社会混乱和国家解体。
5W模式5W模式又称“拉斯韦尔”模式,美国学者拉斯韦尔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5W分别对应5个“W”开头的英文单词,分别是“Who(谁)”“S-ayswhat(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向谁说)”、“Withwhateffcet(有什么效果)”。
意义:拉斯韦尔的“5W”模式第一次将复杂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便于理解;后来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是沿着“5W”模式形成。
缺点:“5W”模式作为早期的过程模式,属于单向直线模式,拉斯韦尔虽然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效果),但是没有提出反馈的渠道,因而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质。
西大新传集训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