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内容回顾
说课时间:年月25日19:00-20:30
说课主题: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主持人:曾晓玲
分享人:梁晶晶
武汉科技大学
用心伴你成才
环节一
由主持人回顾前次“大学生网络心理”章节的优秀经验。感谢各位教师的踊跃发言与经验分享!
本章主题为“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依据当代大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现状,例如因家庭关系、学业压力、就业困惑等引起的抑郁、焦虑情绪激增等,致力于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心理健康,掌握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了解常见的心理障碍;学会科学有效的应对异常心理,同时引导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学会科学求助。
(第十章内容展示)环节二
本次说课内容概要:
本章内容主要围绕心理障碍鉴别的起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如何科学有效防治等四个方面进行讲授。主讲教师设置了情景表演作为课程热身环节。老师预先在人格一章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学生通过配合完成人格障碍八个子类型的情景扮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入了解不同人格障碍的产生原因、症状和应对方式,
在教学的第一部分,教师通过数据呈现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学生重视,通过错觉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测评。同时,通过讲述18世纪到21世纪心理障碍鉴别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心理障碍,去除大学生陈旧观念中对心理疾病的“污名化”。
第二部分讲述判断心理健康的科学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四不”因素综合考量、心理健康是不同程度的连续体,心理健康与否的三个标准,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多方位科学判断心理健康与否。
第三部分是本章的主要内容,教师通过图文并茂、数据、视频、案例讨论、心理测试、知识讲解等多种形式,陈述大学生常见的四类异常心理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1)神经症:包括焦虑症、强迫症和恐惧症;
(2)心境障碍:包括抑郁症、躁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3)精神分裂症;
(4)网络成瘾。
同时提醒学生,对心理症状的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要盲目进行自我诊断,如果在校园内发现某人有异常的行为和言行,应该立即向辅导员或心理老师报告。
第四部分围绕如何防治大学生的异常心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及他人的心理异常,必要时学会鼓励自己和他人进行科学求助、共享校内外资源。
(第十章思维导图一览)
环节三
第十章内容展示完毕后,老师们针对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困惑和宝贵建议。
维迪老师
说课过程流畅值得自己学习,提出“去标签化”是教学难点之一,教师如何做到让学生对心理疾病有正确认知又不过度恐惧需精心筹备,建议可以将神经症、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区别告知学生,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相关术语。并抛出一个授课伦理问题:如何在不失去心理咨询公信力的前提下进行举例,引发思考与讨论。
医院和热线资源,拓宽学生求助渠道,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同时可适当科普精神类药物的使用,避免学生的恐慌情绪。
晓玲老师
茹萍老师
表示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一些面对抑郁症患者的注意事项及对待方式,认为案例可以更加贴近学生。
分享了韩剧《虽然是精神疾病,但是没关系》、《blackdog》等课程素材,并提出困惑:对于课堂中可能存在患者或者曾经有过心理疾病经历的同学,如何把握尺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