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斋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0/3/31 7:38:31 来源:心理测试_心理测试网站 作者:佚名

-阅书斋·Vol.-

《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教学模式研究》

图书介绍

作者:兰春寿

ISBN:-7---3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定价:78.90元

主要内容:英语文学阅读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模式建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研究报告。

-推荐理由-

文学分析领域的研究由来已久,关于如何使用文学分析对文学和语言进行教学和评价已有一些理论成果,但如何在外语课堂中使用文学教学这个问题上,学界还没有系统研究。《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教学模式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对外语教学中如何使用文学文本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论述和模式建构与实践。

今天,我们从本书的理论基础部分节选出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挑选文学文本的原则,令老师们能够对文学教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No.1

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促进语言输出与输入

-文学作品对于外语学习的独特价值-

在历史上,文学作品一直是外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种语言材料。然而近几十年,文学在教育中一度不容置疑的地位开始动摇。当前的外语教学更注重“交际能力”,文学作品的作用越来越被忽视(Littlewood,)。文学作品从语言课堂上消失,代之以一种“假文学”,如外语课本上常见的情景对话和短篇故事。这些语料虽然看上去也像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为了教语法的目的而编写的,并不具有文学性,因此也无法起到文学作品所能起到的效果(ShortCandlin,)。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性的语言材料,具有非艺术性语言材料难以比拟的审美特质。学习外语文学作品不仅能引起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同时又引起学习者的审美过程,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文学作品的形式美使文学作品成为语言输入的最佳材料。一个民族的文学名著往往被公认为该民族语言的最优美的范例。文学作品能促进各种语言技能的学习,为词汇的各种用法、词与词之间的微妙差别以及复杂的语法规则提供准确的例子,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Povey,)。有人担心文学语言是否会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有所不同。对此,Brumfit和Carter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某种特殊的“文学语言”,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语体;而那些被认为是文学语言特有的特征,例如隐喻的运用,其实在生活语言中也极其常见(BrumfitCarter,)。

文学作品的内容美使文学作品成为语言输出的有效激发者。由于文学作品是抓住人类心灵的理想加以描绘表现的,因而也就能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情感体验,从而产生表达这些体验的强烈愿望。

人们阅读小说或者观看电影后总喜欢和别人交流感想,教学中运用文学作品同样能激发学生表达自已的感悟,从而使课堂的语言交际言之有物、充满有意义的内容,避免陷入“为交际而交际”的课堂误区。

-求知心态与审美心态的辩证统一-

文学作品的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教学,在一般的阅读教学中,使用的材料是非文学语篇,这类语篇以承载和传递信息为目的,阅读这类语篇时应当抱着求知心态(efferentstance),以有效地从文中获得信息为目的。而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阅读时“入而化身其中”体验着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与事件,与文中人物发生着情感上的共鸣,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审美心态(aestheticstance)。两种心态的主要差别就在于读者究竟期待从文中得到什么。对于求知心态而言,阅读的目的在于其结果,而审美心态追求的则是阅读的体验本身(GaldaLiang,)。

但是,使用外语文学作品来进行教学时,就产生了一对矛盾。一方面,外语文学作品和母语文学作品一样,是具有审美价值,可以以审美心态来进行欣赏的;另一方面,外语文学作品中包含有许多语言结构和词汇知识,外语课堂必须使学生注意并掌握文学作品中承载的这些知识。这时,审美心态和求知心态就发生了矛盾。对此Littlewood()认为一篇文学作品是由语法层面、语体层面、内容层面、主题层面和历史层面构成的。当教学聚焦于较低的层面,如语法、语体时,教学的重心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结构,应采取求知心态。等到学生在语言层面上没有什么困难时,教学就转而聚焦于更高的层面,如内容、主题,这时教师设计的阅读活动就应当基于审美心态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百殿疯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ocyun.com/eqcs/680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