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病要看医生,六类心理障碍易导致

时间:2018/5/31 20:25:12 来源:心理测试_心理测试网站 作者:佚名

世界预防自杀日:伸出援手挽救生命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9月10日是第13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伸出援手,挽救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于年9月4日公布首份关于自杀行为的报告指出,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多数为男性。自杀死亡人数已经超过战争和自然灾害致死人数之和,相当于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为预防自杀和降低自杀率,自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9月10日确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记得上大学时,学校曾针对大一新生做过一次心理测试,其中有一道测试题就是“你曾有过自杀的念头吗?”测试结果显示,几乎一半的学生都有过这个念头。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事实上,都市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许多人经常失眠、焦虑甚至抑郁,而自杀是抑郁伴生的“心魔”。近年来,演艺界明星等名人也常常有因抑郁自杀身亡的报道。   虽然“自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却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当人们选择用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时,内心曾备受煎熬,心理障碍是导致自杀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有自杀倾向的人在自杀前也可能出现“觉得生活没意思、没劲”等征兆,只要周围人多加注意,发现有自杀念头的情况及时就医,自杀是可以预防。

六类心理障碍易导致自杀

  如果把自杀看作一个医学问题,究其原因,自杀者中,大部分患有心理精神障碍,尤其是严重的心理精神障碍。那么哪些心理精神障碍容易导致自杀?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会专业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晓非。

  张晓非说,六类心理障碍易导致自杀,如果你身边有以下六类心理障碍患者,请多留意他们的喜怒哀乐。

  第一,抑郁症。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第二,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动机千奇百怪,想自杀解决。这类人是因思想紊乱,出现幻觉、妄想而被迫走上不归路。其具有自杀、杀人的双重风险性高。   第三,酒依赖症。酗酒成瘾者称为酒依赖。酒依赖是仅次于抑郁症的、与自杀密切相关的心理障碍。除了心理障碍外,酒依赖者中也有些人是因和妻子(丈夫)分居或家庭破裂而自杀。   第四,强迫症。强迫症患者自杀的原因是,一方面,因不堪精神折磨,而选择自杀解脱;另一方面,有的强迫症患者因久治不愈,于是思想变得极端,想通过自杀来终止强迫思想和强迫行为。   第五,失眠症。患有失眠、早醒等睡眠障碍疾病人群也有自杀倾向。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人体认知功能紊乱以及幸福感降低,进而引发自杀冲动。   第六,焦虑症。随着近年来焦虑症发作者自杀人数的不断上升,也成为了易引起自杀的心理疾病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抑郁成自杀“第一杀手”

  工作之余,同事之间爱开个玩笑,“你抑郁了!”于是,“抑郁”便成了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那究竟什么是抑郁呢?它究竟有什么危害?

  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会专业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晓非说,正常人的情绪有起有伏,好比大海的波浪,情绪的中心好比大海的水平面。情感有正、负之分,水平面之上的叫正性情感,表现为乐观、高兴、激动等情绪;水平面以下的称为负性情感,表现悲观、忧伤、失望等情绪。人们的喜与忧不时转换,正、负情绪不断变化起伏,但其波动幅度和长度都是在一定的可调节范围之内。如果情绪失控,“大悲”或“大喜”,而且呈持续性,医学上称为情感障碍。持续性“大悲”,即负性情感呈持续性增强并失控,情绪的水平中心往下移位,称为抑郁症。反之,持续性“大喜”,情绪中心上移,正性情绪失控,称为躁狂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持续性显著低落,伴以思维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心理障碍。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很高,每十个男人或五个女人中就可能有一个会患上抑郁症。因为抑郁症的患病率极高,在人群中好比感冒一样普遍,所以又有“心理感冒”之称。   张晓非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问题相当严重,被称为心理疾病的“第一杀手”,但很多人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不以为然,其实应该对其进行医学干预。

老年人自杀率更高些

  目前,我国自杀率最高人群是老年人,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其中95%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疾病、心灵孤独、贫困是导致老人自杀的重要原因。而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一定要多   张晓非说,老年人自杀率高的原因,第一是年龄因素,高龄老人很容易觉得生无可恋,第二是与健康状态有关,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或重症疾病的比例相对较高,有些疾病带给患者常年的痛苦并无法得到缓解,容易让老年人感到绝望。第三,经济状况。现在独居的老年人增多,家庭支持较差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老年人心理上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安慰。第四,退休后老人角色转变,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第五,遭受打击,老伴或亲友去世。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如果身边人,有不良情绪或过激言语,郁倾向或抑郁症的,我们要对他多关心、多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其说出内心的苦恼、困惑,给予他们及时的宽慰,并做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其负面情感得到及时排解、宣泄,并要带他们尽快到专业医疗机构咨询、就诊。   张晓非说,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尤其是准确把握患者自杀前的一些征兆也非常重要。以抑郁症患者为例,其中大部分人在患病期间产生过自杀的想法,但区别在于,绝大部分患者知道这种想法并不恰当,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自杀行为。   那么如何预防自杀这种不良行为,张晓非说,从心理因素考虑,应增强其适应不良生活事件的能力,个人自我价值感、自信感,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主动寻求帮助的行为,都是阻止自杀行为发生的保护因素;从社会和文化因素考虑,应保持同社会的密切联系,保持和朋友、同事、邻居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有关人员支持,接受医生建议等,都可以降低自杀风险;从生活因素考虑,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不吸烟、不使用毒品或成瘾药物,多培养兴趣爱好,可以降低自杀行为的发生。

(记者锦秀)

大同传媒全媒体健康频道

赞赏

长按







































中科国庆助力白癜风康复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ocyun.com/eqcs/368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