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棚?天文台! 我省首个天文台藏身越秀中路,年久失修,居民竟在墙角种丝瓜
楼房四周墙体的批荡大都已剥落,红砖袒露在外,空调管道、电线与爬藤植物交错在一起,墙角还种了几株丝瓜。如果不是墙上的标志,来此的人几近很难想到这就是广东最早的天文台,而就是这座在1987年就已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却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落不堪。 比紫金山天文台还早5年 据了解,位于中大老校址――越秀中路的天文台是广东最早的天文台,也是仅次于上海徐家汇天文台的中国第二座天文台,于1929年落成,比紫金山天文台还早了5年。 据介绍,从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中大天文台在天文研究方面建树颇丰。在天文台落成后第二年,中大就参与了国际变星观测计划,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大天文台除教学科研以外,还承当了许多民用军用项目。到1935年,中大石牌新校落成,中大除医白癜风哪治得好学院外全部迁入新校,新建的天文台面积是旧天文台的4倍。从1985年开始,广东科技报将此处作为其办公楼。 近两年墙体剥落日益严重 “1下雨,墙灰就啪啪地往下掉”,已在天文台附近居住5年之久的彭大姐告知,两年前天文台墙面还是基本完好的,后来就开始渐渐地剥落了。 彭大姐指着墙角一块有40公分长的批荡治疗白癜风方法心有余悸,“两个月前刮台风时,掉得更利害”,有一个十几斤重的批荡还砸落在她家的屋檐上,幸亏没有砸到人。 在现场看到,天文台四周墙体的批荡已有半数因风化而剥落,红色的墙砖袒露在外。其中,仅楼房的向西墙面袒露的面积最少有20多平方米。 天文台被周边的出租平房包得严严实实,周围仅留下2米多宽的过道。在天文台背部,有居民在墙角种了几株丝瓜,长长的瓜藤顺着墙壁一直攀上了顶楼。 屡次申请修复未有回应 “为何报社不修复呢?”很多市民对此颇有意见。而科技报一名不愿泄漏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其实报社“也很无奈”,天文台虽然20多年前年就已批给科技报作办公场地,但“产权其实不属于报社,我们是没有权利对原址进行整修的。”该工作人员还泄漏,他们也曾屡次申请修复,但有关部门并没有授权他们修复,也没有拨款。 据科技报另外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省人大代表还在两会上提交过保护天文台和红楼的议案,“惋惜终究没有立项”。 看到,该工作人员所提到的红楼(原名明远楼,因外墙是红色而得名,建于1684年,原是贡院的主考楼。1926年后,曾一度成为中山大学图书馆的一部分),坐落在天文台西南方23十米处,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透过围墙,发现红楼墙面已被厚厚的灰尘所笼罩,色采昏暗,多根柱子的红漆风化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