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6241.html
01
现代社会,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和失眠症等心理障碍和处于高压力状态的人群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众所周知,心理障碍是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格因素在心理障碍人群从功能受损到治疗康复的整个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人格决定健康”。
我们自开展“心理障碍的‘禅疗’”以来,不断收到来访者良好的反馈。例如下面几个案例显示:
案例1:
有一位张女士曾经在QQ上与我进行了如下对话:
张XX(强迫)16:59:23记得今年最后一次找您治疗是因为我在其他医生那里吃药后皮肤发痒,您給我换药,回家后到现在一直没有吃。大概已经有四、五个月没有吃药了吧!已经和它和解了当症状来的时候就来吧!我已经不在乎它的出现,认真做好现在的事情。我在桔子厂里上班,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日子过得很充实。谢谢您的书,谢谢您的细心开导,不然我现在还在靠吃药过日子。再次感谢您!台医.心理科17:00:33把正念融入生活,其实生活没有那么难张XX(强迫)17:12:03对的,认真工作,活在当下!当症状来的时候不抵触,不反抗。它要来就来,要走就走随便它。不会因为它出现而担心害怕,也不会因为它离开而开心。对什么事情都看开没有什么大不了台医.心理科17:15:07是的,这是正念的精髓张XX(强迫)17:32:39以前一直希望自己快点好起来,能够回到以前,找回以前那个开心快乐的自己。那么的迫不及待那么的焦虑不安。胡思乱想把眼前的事情都做不好。是正念教会了我活在当下!台医.心理科17:33:19是这样子的,学会了接纳就成功了一半
其它案例图片:
02
总结一下,“禅疗”之所以对心理障碍具有如此好的疗愈价值,有时甚至使心理障碍不药而愈,与其作用于“人格”特点有关,这在我们的著作“禅疗四部曲”中具有大量的论述。下面介绍其中的三种基本正念能力。
1、接纳和不作评判
正念是不带评判的观察,它是内心无私观察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一个人才可能不以责难和评判的态度来看问题。他不会为任何事情感到惊讶,他只是不偏不倚、如实地看待当下的经验,既不决定也不评判,而只是观察。就像科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一样,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意见。
如果我们不能在事情发生时接受内心的各种状态,就不可能客观地观察心里发生的事,对于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自己不喜欢的心理状态而言更是如此。为了观察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我们应该先接受我们害怕这个事实。如果不能完全接受自己的沮丧,我们就不可能检视它。对于恼怒、激动、挫折及其它令人不舒服的情感状态来说也是如此。因为我们没有能力一边忙着排斥某些事情,一边还能彻底地检视它。对于任何我们拥有的经验,正念都一概接受。它只是生命的另一个事件,另一个该被觉知的事而已。没有骄傲、羞愧、自卑、恼怒等个人情绪,它是什么,就是什么。
2、觉知
正念是一种不偏不倚的觉知。它不会靠边站,不会执著所认知的事和人,它就只是觉知。正念不会因为好的心理状态而入迷,也不会尝试回避不好的心理状态。它既不会执著乐,也不会逃避苦。正念平等地对待一切经验、思维与感觉,它没有任何压抑,也没有个人的好恶。
有了不偏不倚的觉知,我们就可及时识别内在的各种经验,并向它们礼敬,如:“啊,这是悲哀”;“现在是兴奋”;“嗯,是的,冲突”;“是的,恐惧的念头出来捣蛋了”;“哦,现在是痛苦,还有评判”……。
如此,我们就能及时知道自己的负面情绪是什么,究竟是愤怒、悲伤、委屈、还是恐惧?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我们觉知了自己内心的负性情绪或自动思维,那就容易采用呼吸正念、情绪正念和思维正念等方法来应对了。
3、不住
“住”为“住留”、“滞留”,引申为“执著”、“顽固地拖住不放”;“相”为事物和现象的形状和样子,又指作为认识之一定结果的表象和概念。“住相”也称“着相”、“著相”,是一种刻板的认知模式,把认知的注意力执著地留滞在某个意识层面的概念或形式上,通过理智化的方式来寻求某种意识或形式上的解答,不能整合感受、情绪和情感等体验诸因素。
无论是抑郁、焦虑、强迫还是失眠恐惧,大部分心理障碍者都与注意力“固着”在负性的情绪和念头上有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之所以久治不愈,最主要是因为你和负性情绪、负性思维和症状较劲所致。
不住就是不执着。觉知到情绪和负性思维以后,不要执着在情绪和思维上面不放,就好比看着河面上漂的落叶、天空中漂的云朵一样,任其来去。
对于负性情绪和强迫思维,我们要允许它在我们的身体上、大脑里“流动”和“飘荡”。
注:医院心理卫生科所著的“禅疗四部曲”(分别为《过禅意人生》《做自己的旁观者》《唤醒自愈力》《与自己和解》。)
包祖晓感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