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性运动项目通过它的竞争性、对抗性、合作性及娱乐性,对参与者自我认可、竞争能力、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在参加集体性运动项目过程中有助于增强参与者自信心,对自卑心理有调节和抑制的作用,能够达到情绪的释放,缓解精神的压力,并且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用更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另一方面,集体性运动项目还能够较好的调动参与者积极的兴趣,从而使参与者保持长久的注意力,领会自我能力的高低、涵养的好坏,对自我有正确而又实际的看法。
参与者在看清自我的基础上,会主动或下意识地修正个人的认知和行为,从而培养和提高参与者适应社会的心理品质与各种才能,与此同时,在集体性运动过程中,考研大学生还能够相互交流备考经验,相互鼓励,更好的认清备考地方向。
笔者以集体性运动项目对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为研究对象,制定科学的集体性运动项目干预的训练计划。通过集体性运动项目干预的前测、后测数据对比分析,探究集体性运动项目与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参考。
研究方法: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采用单一组对比实验法,通过12周的集体性运动干预,用《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67名被试者进行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测评,根据前测、后测数据的变化分析推理出集体性运动项目与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
集体性运动项目概念在体育领域学者研究中,集体性运动项目的定义已经基本达成了一致:指二人及二人以上的人数参与,才能够保证运动项目的进行与开展,这类运动项目即称之为集体性运动项目,包含了羽毛球、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坝坝舞等需要多人参与的运动项目。集体运动项目所参与的人数多,整体性较强,在运动过程中需要人们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团结,以及各方面的掌控能力。
参与这类运动项目,不但能在技能和体质上达到相应的提高,还能在心理上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与慰藉。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充分地享受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与人交往的喜悦,这对培养自我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很大的好处。但在运用集体性运动项目进行实验干预时,要注意把握分寸,合理的进行,在展开实验干预手段时,要注意运动的时间,运动的品质,以及运动的强度等方面的问题。当有同学出现慌张的情绪,以及心理存在不良症状时,尽量利用适当的交流模式,培育其合作精神,团结的意识,用乐观向上,积极的心态,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配合考研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合理地安排集体性运动干预训练计划。
依据本文研究领域,集体性运动项目可定义为:二人及二人以上的人数参与其中,能够顺利开展的运动项目,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本研究中的集体性运动项目是针对大众锻炼项目而言,并不包括集体竞技性体育项目
考研大学生定义针对考研这一现状,本文将考研大学生定义为,即将参与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人群,考研首先要合乎国家规范,其次依照顺序:与学校联络、先期筹备、报名、初试、调剂、复试、复试调剂、录取等方面按序进行。
同时为避免研究的盲目性,本研究选取先期准备初试阶段的考研大学生,然而高校学生年龄多数都处在17岁到25岁之间,针对不同阶段考研学生所面临环境因素的不同,压力来源的不同,因此本文选取年12月初次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人群即“一战考研大学生”为实验研究人群。
集体性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综述年关晨涛学者在《论集体性体育项目对大学生寝室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价值》一文中通过开展以高校寝室为单位的集体性运动项目,得出参与集体性运动项目一段时间的寝室成员之间的关系明显得到了改善,在参与过程中可以消除参与成员之间的排斥与猜忌,更好的形成与发展为融洽的寝室关系,在增强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提高了成员之间团队合作的精神,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培养。
还可以激发出个体的潜能与个性,培养对未来生活的生存技能以及和谐的社会关系等,这对大学生未来幸福生活均有较高的影响价值。
年王永明学者在《集体对抗性体育运动对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调控》一文中提到集体对抗性体育运动通过它的竞争性、对抗性、合作性及娱乐性,对参与者的自我认可、竞争能力、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还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对自卑心理有调理和克制的作用。通过参与者情绪的释放,能够缓解精神压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用更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人生。
年崔光霞学者在论述《对集体项目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一文中,通过对90名集体项目的体育大学生与75名个人项目的体育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测试得出,集体项目的体育大学生各项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的平均水平,与个人项目的体育大学生相比来看,除躯体症状较重外,抑郁、强迫、偏执等几项因子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人际关系这一项与个人单项测评成绩相比来说比较好。这表明,集体性运动项目一方面促进了人际交往和沟通水平,另一方面,因为在群体中位置不同和扮演角色的不同,当参与者始终处于劣势及从属地位时,心理健康有可能呈向消极与负面的方向发展。
因此,集体性运动项目进行恰当时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起着正向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参与群体要制定合理的集体性运动项目方案,控制好心率与心肺耐力以及强度等方面也较为重要。对不同心理性格的人群,制定合理个性化,动态化的集体性运动方案,这样才是最为安全,最为有效的运动方案。虽然,运动项目多种多样,对于日常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也是颇多的,但是,针对考研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集体性运动项目有待进一步探讨。根据上述文献综述综合发现,前人对心理健康以及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做出了相关研究,但是缺乏集体性运动项目对考研大学生这种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的研究。
本研究针对考研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运用集体性运动项目,以单一组对比实验方法制定可行性实验计划,进一步探究集体性运动项目对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结论1实验前测数据表明: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相比,其主要问题表现在强迫症状因子、焦虑症因子,抑郁症因子、睡眠与饮食这四个因子上,个别大学生的焦虑症状因子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倾向。
2集体性运动项目对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影响不同:
(1)实验后测数据表明: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总体均值都有所下降,说明集体性运动项目对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2)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睡眠及饮食这六个因子上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而在敌对因子、偏执狂因子、神经质这三个因子上没有明显的变化。
(3)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恐怖症状这一因子出现了严重的倾向,这一结果可能是随着考研日期临近,考研学生的考试压力也在相对增长导致的。
建议1考研大学生个人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参加一些集体性运动项目,比如:篮球、足球、健美操等集体性运动项目。
2鉴于一些学校在大四年级没有体育课的状况,建议学校在大四年级增设体育课,同时最好为考研大学生增加集体性运动项目的比重;建议学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定期开展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知识讲座;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针对考研大学生提供指导性心理干预技术与方法,例如:暗示训练法、表象训练法、理性情绪疗法、应激免疫训练、危机干预等来减轻大学生考研的心理压力。
3集体性运动对心理健康虽然有缓解和改善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过于夸大运动对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当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时,还应及时就诊,体医结合的手段也许可以成为考研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结语很多研究表明与普通在校大学生相比,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严重。集体性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使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地提高,还能够增强意志品质,培养自我认知能力,对参与者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研究将集体性运动项目作为自变量,对考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实验干预,探究集体性运动项目与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