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磊公共交通资讯
4月25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理事长工作会议暨5.20全国公交驾驶员关爱日启动仪式在山东省济南市顺利召开。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智库专家王小磊应邀作了《公交驾驶员生命体征的智能监测技术简介》的主题演讲。
王小磊从驾驶员的工作环境与压力为出发点,探索公交驾驶员生命体征的智能监测技术,以期未来可以有效降低因驾驶员健康原因造成的公交事故率。
王小磊:高级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智库专家,曾经任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电车公司总工程师、BRT公司书记兼副总经理、公交维修公司总经理、恒通客车顾问、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史德洲(ШыдырЖолКейДжи)有限责任公司总机械师等。
公交驾驶员生命体征的智能监测技术简介
王小磊
前言
近年来关于城市公交车驾驶员(以下简称:驾驶员)在岗位上突发疾病的事件频发,已有公交企业也陆续开展驾驶员的生命体征检测与管理来预防此类事件的重复发生,以确保公共交通运营安全。在“5.20”驾驶员关爱日即将来临之际,发此文就IT与传统医学理论结合对驾驶员生命体征的智能监测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希望以此能够助推此项工作的开展。
1.生命体征与事故
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新冠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对城市公交的影响是巨大的,为城市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驾驶员,冒着被传染的风险驾驶公交车穿梭于疫区,虽然获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作为同样是普通人的驾驶员,其面对的压力更为巨大。在此条件下驾驶员因工作环境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疾病也屡见不鲜:今年1月25日发生在福建福清市公交车司机陈师傅,因工作时突发生理疾病(心梗),仍然忍着剧痛,安全停车,挽救了一车人的生命,自己却倒在驾驶座上再没能起来;今年的4月6号、7号更是接连两天传出公交车驾驶员在行车途中突发疾病,在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把车安全停稳的消息;另外就是去年“7.7”的安顺公交车事故,则属典型的心理疾病所致的案例。其实,由驾驶员引发的事故并不单纯发生在公交车上,年3月24日,德国之翼航空公司(Grmanwings)编号为4U的空中客车A型客机,因飞机驾驶员的自杀行为造成名人员遇难,是另一个因驾驶员心理疾病导致事故的典型案例。在后疫情防控的新常态背景下,总结疫情期间的经验,要保证城市生活正常运行,做好战斗在抗疫一线公交车驾驶员的健康防护及管理将纳入公交企业的管理工作。
2.生命体征监测的基本原理
为了防止驾驶员生理和心理疾病导致的行车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