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经纬原标题:疫情之下,如何跨过“情绪瘟疫”这道坎?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12日电(高晓锳)国家卫健委日前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这场疫情的突然出现,悄无声息地触发了很多人的心理神经,部分网友表示自己正在遭受着“情绪瘟疫”。中新经纬记者在多家心理问诊平台获悉,目前进行心理咨询的患者主要集中在医护人员、患者、隔离群众和学生群体,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心理防御已成为抗击疫情的“战场”之一。在此情况下,该如何进行自我疏导,防止“情绪瘟疫”的蔓延?“每天吓得不敢睡,怕自己发烧”网络上,许多网友已表现出了自身对于疫情的焦虑感,“每天半夜吓得不敢睡,怕第二天起来发烧”“每天量体温许多遍”“总感觉自己要倒霉”“厌食、睡眠障碍、易发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社交媒体网友留言截图身处抗疫一线的平安好医生医疗专家团成员桂红珍医生介绍,在疫情发展的当下,只和患者说“别紧张”作用不大,他们需要的是专业的药理指导和心理上的疏导,“在对方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心理疏导的作用不亚于药物治疗。”她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说。一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曾通过线上问诊找到桂红珍求助,尽管这位患者已经明显出现了新冠肺炎的症状,但“医院,担心大家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桂红珍的团队发现后,医院,另一方面对其进行了劝导。“他不上线咨询,我们就设置闹钟,提醒他上线。从道义上,和他说清楚利弊,可能会减少给其他人所带来的伤害;从心理上,则要进一步缓解他的自卑情绪。目前,这位患者已痊愈。”桂红珍说。“出现疑似症状的人在没有拿到正规测试结果前,他是不愿意相信结果的,有‘为什么是我’的想法,这是人正常的反应,会出现自卑感。”桂红珍说:“在非常时期,人们都关在家里,随之产生的焦躁、孤独、寂寞情绪很正常,在问诊之外,也要注意对咨询者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京东健康全职医生王雪林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回忆说,曾经有一个年轻女性咨询者,一个月前自武汉返乡过年,回家后一直自我隔离,在熬夜观看春晚后出现乏力、胸闷等不适,自觉不适感日益加重,整日情绪低落、惴惴不安。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一切均正常。但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日益严重,以致不思饮食、无法入睡。“我们在电话中尽量向其解释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传播及发病规律,讲明其目前的症状与新冠肺炎无关,让其努力调整心理状态,但往往一提到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患者就会产生极大的抗拒和逆反心理,甚至最后直接挂掉电话。”王雪林说,对于既往有抑郁焦虑病史的咨询者,我们会尽量联系到患者的家属,通过家属的协助来缓解患者的状态,有些严重的案例,也需要及时的药物干预。王雪林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咨询者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对疾病本身的恐慌,二是对自身身体状态的疑惑、焦虑和不安。目前接触的咨询者多为中青年人居多,他们从网络获取新冠肺炎的相关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具有诱导性的,导致他们对疾病和疫情不能形成完整的认识。他们往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