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心理健康承受能力

时间:2022/7/28 13:03:58 来源:心理测试_心理测试网站 作者:佚名

北京荨麻疹哪里医院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46512.html
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对儿童身体健康有着极大影响,而且对儿童的学习和智力发展也有极大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会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因此,重视和增进小学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关系到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全发展以及整个民族素质的一件大事。一、指导孩子坦然面对困难

如今的孩子大多生长在“温室”,受到家人众星捧月般的呵护。家长唯恐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希望孩子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沟沟坎坎”,孩子上学后必然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

一般来说,小学生面临的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面。考试成绩不理想,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能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等。生活方面。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父母的要求没有达到,遭到批评,身体不适,等。人际关系方面。与同学、老师相处不融洽,亲子关系紧张,没有朋友,被人误解和嘲笑等。自信心、自尊心方面。自己付出努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某门功课没学好而被视为“不可造就”,遭到点名批评,老师和同学不信任自己,班干部被撤职,比赛没能取得应有的名次,等。兴趣方面。想参加社团活动被拒绝,爱好得不到家长、老师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责备。现在的小学阶段的儿童大多生活在优裕的物质环境和家长的保护圈中,再加上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力有限,理承受能力较弱,在成人看来很微小的困难,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讲,可能是一次不小的危机。这就需要家长及早给孩子补上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帮助孩子学会坦然面对困难。1、坦然面对困难,保持良好心态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人们想做成一件事,就要有不怕失败、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勇气。思想上要事先有所准备:遇到挫折是正常的事,每做一件事,干十次有七八次的失败,是属于正常的,接受的,人人都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而且困难具有双重性,既会给人带来损失和痛苦,也会锻炼人们的意志使人成长。只有坦然面对困难,树立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自信心,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从容地去克服困难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2、勇于面对现实,克服畏难心理困难像弹簧,你弱它便强。事实上,做事不顺利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能仔细分析原因所在,反思总结,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小学儿童遇到困难常常会有畏难情绪,他们往往会在无意识中夸大困难,而实际上困难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如何克服畏难情绪,战胜“预期恐惧”呢?一是认识困难存在的客观性,敢于面对它。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肤……”二是积极面对现实问题,走出自我心理盲区。越是想逃避的问题,就越是自己的弱点所在。同样学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然会遭遇荆棘与坎坷,自己要具有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精神。3、寻找克服办法,请求必要帮助要帮助孩子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困难来自于孩子自身,那就要他们战胜自己,将事情按计划做下去;告诉孩子,如果孩子自己实在解决不了时,也可以寻求帮助,可以向老师、朋友请教,然后从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要立即去实行。不久,孩子就会发现,如果他们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最终也会回报以灿烂的笑容。

4、学会适当宣泄,摆脱心理压力出自小尊面对困难,谁都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学会倾诉是很好的宣泄方法,告诉孩子:可以向别人倾诉自己的烦恼,因为把抑郁埋于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宣泄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可以减轻精神疲劳,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措施,它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淡化和减轻。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知己好友,心情会顿感舒畅,不妨让孩子找一两个亲近的人、理解他们的人,把心里的话都吐出来。二、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成年人在评价孩子的行为时,鼓励和肯定作为一种良性暗示,有利于孩子建立自信。但鼓励不等于夸大其词地哄孩子。对孩子不切实际的评价会误导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孩子一旦发现自己的“形象”名不副实,自信心就会发生动摇。有的父母把孩子所有的困难和痛苦抵挡在外,不让孩子有一点点不顺意。这其实是在剥夺孩子从真实的环境中学会成长的机会。孩子看上去很优秀很快乐,其实只是父母亲手编造的美丽童话。一旦父母偶有疏忽或力所不及,孩子就会发现自己并非真的那么优秀,最终会因缺少历练、自视太高而无法接受己不如人的现实,会非常痛苦甚至一蹶不振。有的父母被孩子好的表现“宠坏了”,要求孩子永远保持优秀,不能有丝毫波动。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是“常胜将军”。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只是出于父母“保持自己颜面的光彩”的虚荣心,却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心理承受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1、合理定位培养目标价困把快乐、独立、自信、勇敢、与他人和谐相处、愉快合作等良好品性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不以“孰胜孰负”为目标。正确评价孩子:由于小学儿童自主意识强、想象力丰富、兴趣广泛、容易分心,看上去“不乖”,其实这是孩子走向独立的正常表现,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应尽可能做到恰如其分,对孩子的不足也要适当忽视。父母要引导孩子欣赏自己,相信自己会不断进步,并善于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从容愉快。2、悦纳孩子,培养孩子自信心善于发现与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相符的进步轨迹、成长标志,真心欣赏孩子。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孩子接受自己、喜欢自己。关心孩子的心事,跟孩子谈心,化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相信自己。陪孩子进行文体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3、让孩子面对生活中的磨炼

(1)适时渗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观点利用日常生活事例让孩子明白:人生在世,挫折磨难是难免的;在挫折中奋起、在磨难中成长方显英雄本色。(2)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当孩子有过分的物质需求或对应当他们自己承担的事情请求帮助的时候,父母要坚持原则不轻易满足孩子。即使是可以满足的需求,也要让孩子等一等或只满足一部分,使孩子习惯于“不可能称心如意”。4、强调或调整孩子的目标

(1)重新评价原先过高的目标。看重过程中孩子付出的努力获得的感受和能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淡化孩子内心的挫折感。(2)帮助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目标太远、太空,孩子就无法坚持。远大目标要与具体目标结合起来,把大目标具体化实际化,孩子才更容易坚持下去。(3)强调所设定目标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孩子不断努力,并根据变化不断修正目标,继续努力,鼓起孩子理想的风帆。(4)鼓励孩子做与别人不一样的人。如:与被他人歧视的人交朋友、积极参与活动但不为争第一,等等。5、鼓励孩子坚持不懈,提高孩子的韧性

(1)鼓励孩子阅读名人传记。如遭受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法拉第、蒲松龄、华罗庚等;虽身处境但仍俪强自强的达尔文、牛顿、托尔斯泰、曹雪芹等;战胜病残而卓有成就的贝多芬、张海迪等。(2)经常在家里开展比赛,让孩子习惯输赢。家庭比赛能让孩子习惯情绪的起落和调整,习惯总结原因、重树信心继续努力,可增强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3)有意识地设置些需孩子努力才可以完成的难题。如要求孩子坚持不懈地进行一项文体活动以锻炼意志。可根据孩子的身体条件、兴趣选择一项文体活动,不要在意什么高远目标,只要求作为兴趣坚持数年。三、与孩子携手战胜挫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只有经历了挫折并且战胜了挫折,孩子才能不断地成熟、成才。

困难、失败、挫折,没有人喜欢,但它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孩子的长远考虑,父母要给孩子经受这些挫折的机会,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用温情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每次失败,学会适应挫折从而增强受挫能力。1.宽容理解,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当孩子遭遇挫折时,首先要让孩子感到父母对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然后再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父母及时地安慰、鼓励和帮助孩子,孩子就会抑制和忘却难过的情绪,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父母要避免任何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不要再试了,再试也没有用的”“做不好就别做了”“怎么这样笨,别人早就做完了”等,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败感。更不能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还棍棒相加,在孩子的伤口上撒把盐。父母应重视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不能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否则会增加其心理压力,使之不敢面对挫折;但也不能总贬低孩子,对其不抱期望,因为这同样会伤害其自尊。

2、积极引导,帮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除了要给孩子宽容和理解之外,还要积极引导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例如,当父母发现孩子考完试闷闷不乐时,可以对孩子说:“是不是心里很难过?是不是怕同学笑话、怕妈妈骂你?”这时候,孩子肯定会向父母说明考砸的原因,以及自己心里的感受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要表扬你,因为你已经努力了。再加把劲,你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父母这样做既客观地承认了孩子的失败,又看到了孩子的努力还为孩子提供了继续努力的方向和动力,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赞扬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败,从而慢慢学会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挫折。3、分析原因,提供孩子解决困难的办法家长应确立与孩子的“顾问”与“询问者”关系。父母可向孩子提供建议和咨询,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这有助于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能力及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必要时,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比如,当孩子考试考砸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一般来讲,孩子考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粗心大意;身体不舒服;复习不全面;听讲不仔细;考试怯场;考试时间不够;学习方法不对;某类题目不会做;等。找出原因后,父母可以“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克服这些缺点。此外,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包办代替,是对是错,是苦是甜,让孩子自己去尝,在实践的过程中,孩子自然会经历遇到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这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家长还要教给孩子一些对待挫折的方法,如自我鼓励:“这次虽然没得到第一名,但比以前有进步了。”再如补偿法:“我跳舞不行,可画画不错,要努力学画,争取参加书画比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ocyun.com/sjcs/1273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