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血一本宛若推理小说的悬疑惊悚心理

时间:2024/10/20 12:15:53 来源:心理测试_心理测试网站 作者:佚名

时至今日,吸血鬼已成为了主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中的可爱少年,还是《真爱如血》里的迷人大叔,亦或是《刀锋》系列里的嗜血反派,乃至《恶魔城》中好战的德古拉,他们利用美貌和神秘吸引了大量读者和影迷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在美国,这一文化甚至发展出了会主动献出鲜血的供血者,以及与之匹配的嗜血类异食癖患者。而此次由科幻世界出品的,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西奥多·斯特金创作的《你的血》一书,所讲述的正是一个有关嗜血类异食癖患者的故事。在军中一向独来独往沉默寡言的乔治,因为一封航空信笺引起了曼森少校的注意,在随后的询问中乔治因对少校大打出手,而被关进了医院,并将其打上了“精神病”的标签;而艾尔上校则觉得这样的处理有欠妥当,因而写信给自己的好友菲利普医生,希望他能帮助乔治离开那里。然而随着菲利普医生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位病患研究的逐步深入,一个隐藏在表象下真实的乔治逐渐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作者在创作《你的血》这部作品时,独具匠心地运用了自传和往来书信相结合的叙事模式,同时,无论是悬疑的设置还是扮演侦探角色的菲利普探寻真相的节奏,作者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加之露西的实地走访调查作为佐证,使得作品最终呈现出了一种犹如推理小说般的阅读体验。这一叙事方式之所以能展现如此效果,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相比平铺直述地展现整个心理治疗过程,作者采用了更为冒险的方式:他把读者设定为成功进入菲利普医生办公室的外人,同时将乔治的自传、医生与上校之间的书信、医生摘录的研究笔记、医生与乔治之间的咨询记录等内容,以文件的形式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不仅有效地避免了不同材料间需要衔接和过渡的麻烦,同时也让读者有了一种需要结合各种材料,通过自身推理寻找真相的参与感。其二,这样的碎片化的叙事手法也为文中人物有效隐藏信息奠定了基础。正如不少推理小说会利用日记、书信来打造叙述性诡计一般,在《你的血》一书中,作者利用乔治的自传,展现出了同样的欺骗效果。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在这篇长达五章的自传中,每当乔治展现出强烈的负面情绪,似乎马上就要发生不好的事情时,作者会立即避重就轻地跳过接下来的内容,然后打哈哈似的将读者引向其他方向——乔治遇到那个喝醉的看门老头时的情况,便是如此。而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读者更多时候只会感受到了乔治的情绪,却并不清楚他实际做了什么,甚至会不由得认为他其实什么都没做。于是先入为主地感受使得读者在看完自传部分以后,会产生与艾尔上校同样的想法——乔治虽然有些古怪,但也没什么问题,至于菲利普医生提出的“不寻常之处”,更是完全没看出来。可以说,作者借此成功地为后文故事的反转埋下了诸多不易察觉的伏笔。另外,在对乔治进行心理分析的过程中,菲利普医生运用了各种投射测试,以及最后的催眠疗法,这一过程的完整呈现无疑是本书的一大亮点。首先菲利普医生对乔治进行了韦氏智力测试,用于打破人们认为他是智障的论调。接着他又分别对乔治进行了三类投射测试,即罗夏墨迹测验、房树人测试和主题统觉测试,对于这些测试的结果作者用了较多的篇幅进行记述,这一方面为后文的一系列推断乃至催眠疗法的引导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了作者在心理学方面的造诣。以房树人测试为例,虽说作者并未对乔治所画图形所代表的含义进行解读,但有几处细节的描述,却表明作者绝不是随便写写那么简单。根据房树人测试的解读细则,乔治在绘制房屋的窗户时画了很多窗格,所代表的是他对外界充满敌意;而描绘人物时将其涂黑的行为,则代表其内心对自己的攻击行为存在罪恶感,抑或是在与人接触会感到不安——这无疑与故事中乔治的人设完全吻合。由此可见,书中所有测试的结果绝非作者为了博取读者眼球,或是哗众取宠胡乱编造出来的,看似荒诞的描述却能在心理学层面上达到与人物人格特征的统一,加之投射测试本身对心理学家的要求就很高,足以见得作者在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和老道。而随后的催眠治疗同样如此。为了平衡故事的节奏,作者给了乔治“易受催眠”的设定,但是在引导词方面,他却丝毫没有任何偷懒,其中甚至包含了大量促使催眠更加深入的引导词;毕竟就算乔治易受催眠,也不意味着菲利普打个响指或者随便用怀表晃两下,他就能被催眠。或许正是因为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使得《你的血》一书在整个心理诊断环节极具可行度,也使故事更具真实感。至于乔治身上的问题,其一,他嗜血的行为可以认定为一种异食癖,书中作者就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既有针对他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的追溯,也有对其“嗜血是在寻求母亲乳汁慰藉”这一错误认知的分析。作者虽向读者展现了这位心理疾病患者最真实的一面,但他并未有意将其打造成无法理解的“恶魔”,而是尽可能地让读者了解,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乔治,不仅有章可循,同时是可以避免的。其二,有关他“在其他方面都发育成熟,但在情感方面仍滞留于婴儿水平”的设定,即“乔治精神病症的无性概念”这一问题是否真的存在,笔者毕竟不是专业心理学家,暂时无法给予判断。不过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无性恋在作者创作本书的年,并不被人们所承认,事实上直到了21世纪,无性恋才开始被更多科学家承认是一种性取向并进行研究,并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年8月,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学者发现,无性恋者在世界人口中可占到1%的比例,总数大约有万的人口。可即便如此,仍然有一些人反对把无性恋作为一种性取向。因而将“乔治精神病症的无性概念”这一问题提出,是否正代表了本书在科幻层面上的价值,仍有待商榷。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作者在文末道出的那句“如果奥特布里奇医生突然回来,你就不得不承认他的存在,继而不得不承认这一切都是真的。可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你说对吗?”多少有些薛定谔的猫的哲学意味,即只要不承认奥特布里奇医生是真实存在的,就不必承认《你的血》所讲述的一切是真实存在的——想来如此充满戏谑意味的结尾,还真是耐人寻味呀。《你的血》一书虽在科幻层面上不是特别明显(此问题有待进一步讨论),但是将其视为一部悬疑惊悚类心理分析小说,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奥西多·斯特金(TheodoreSturgeon)作为美国科幻和恐怖小说作家与评论家获奖无数,但是翻译成中文的作品并不多,而且他的中文译名常会被译作“斯多尔·斯特金”或“席奥多尔·史铎金”,希望能通过此次科幻世界的引进和出版,使更多的读者得以感受到这位作家的非凡魅力,想必这也是国内科幻读者之大幸。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ocyun.com/qwcs/1410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