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滥用心理测验的问题,远比大家想象的严

时间:2022/5/7 12:28:36 来源:心理测试_心理测试网站 作者:佚名

预备干部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913-1.html

淮师大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很多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咨询师和精神科大夫在使用各类心理测验时会习惯性犯的错误,如直接将心理量表(问卷)的测试结果作为评估(诊断)结论并告知来访者,却忽视了量表(问卷)的信效度,如测验过程的非标准化,甚至将量表(问卷)让来访者带回家填写。医院滥用心理测验的内幕,则医院滥用心理测验的问题远比大家想象的严重。

一位心理治疗师分享到:

医院是把量表当作创收的一个途径去开展,所以大家都不会很花心思去研究这个,很多精神科医生甚至都分不清“自评他评”的区别。

有些医生为了图省事就直接把测试结果告诉患者,其实这样很容易引发纠纷,因为患者往往就以为这就是他的最终诊断。

另一位心理治疗师提到了同样的问题:

量表滥用乱用在国内很常见,医院。

由于药占比这个神奇的东西,再加上开单提成,很多医生特别喜欢给患者开一堆量表。

然而,这些医生大多不懂量表,只是看量表名字开单

自评他评不知道,适用年龄不知道,量表类型不知道,收费系统啥贵开啥。

甚至很多时候能见到,给小学以下学历或老年患者开很多项自评。

也就是说,除去客观上的业务不精外,很多医生在主观上也在有意的滥用心理测验。而医院对于心理测验的滥用,也给一些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造成了严重困扰。

一位在学校工作的心理老师说道:

我是一名心理老师,我知道药物治疗对于学生是很重要的,医院的医生。

因为我会看到很多来访者拿着一个中度抑郁的评估结果开始吃药的,还见过聊了十分钟不到确诊人格障碍的。

上级的工作流程要求我们必须要转介,我们没有权利给他们做辅导,这让我很为难......

另一位

我督导的一些受督者说不用做心理评估,医生诊断就够了。

我说第一先不说医生诊断规范与否,你仔细看看,医生们都不给诊断了,给你一个量表记录和总结,然后写一个“抑郁?”

我每次看到这个都哭笑不得,心想:你问谁呢?你问依据,量表啊!

关于心理测验,

我们需要知道的

01什么是心理测验和心理量表?

心理测验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测量工具,也可以理解为一项测量活动。

第一层含义:心理测验是指以了解人的心理或行为特点为目的,获取有效资料的一种测量工具。如人格测验、记忆测验、智力测验等。

第二层含义:心理测验是指以了解人的心理或行为特点为目的的一项行为活动。如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某位同学进行一次智力测验。

心理测验除了由一个个“题目或项目”组成的形式外,还存在由图形、模型、实物或符号组成的测验形式

心理量表是一种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其特点是以文字形式呈现。在许多场合,“心理量表”与第一层含义的“心理测验”经常被用作同义词。

举例:焦虑自评量表(SAS)部分题目

02心理测验的发展

其实,早在年中国心理学会即颁布了“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与“心理测验工作者道德准则”,并在年进行了修订。

关于实施心理测验的职业伦理,这两份文本中均有明确描述。

心理测验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

第1条心理测验工作者应遵守《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自觉防止和制止测验的滥用和误用。

第6条使用心理测验需要充分考虑测验结果的局限性和可能的偏差,谨慎解释测验的结果和效能,既要考虑测验的目的,也要考虑影响测验结果和效能的多方面因素,如环境、语言、文化、受测者个人特征、状态等。

第7条应以正确的方式将测验结果告知受测者。应充分考虑到测验结果可能造成的伤害和不良后果,保护受测者或相关人免受伤害。

心理测验管理条例:

第42条测验使用者应严格按照测验指导手册的规定使用测验。在使用心理测验结果作为诊断或取舍等重要决策的参考依据时,测验使用者必须选择适当的测验,并确保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测验使用的记录及书面报告应妥善保存3年以备检查。

第43条测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测验指导手册的规定使用测验。在使用心理测验结果作为重要决策的参考依据时,应当考虑测验的局限性。

遗憾的是,这两份有关心理测验的规范性文本目前还只是局限于学术圈子里的理论成果,未能获得广泛的认可和推行。

不管是咨询师还是精神科大夫,帮每一个来访者走出心理困境,都应该是放在心上的任务,而不应该成为一个用来赚钱的捷径。

图源:网络,侵删歉

撰稿:蒋文艳

责编:张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ocyun.com/qgcs/1221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