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林麝食用桑树基地
12月6日,熊猫村扶老助老与志愿服务扶贫承接社会服务试点项目(简称“宝兴守护熊猫村项目”),在成都接受民政部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结项审计。
现将项目对象和目的、项目主要方案、项目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项目直接和间接受益对象、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项目的群众和政府认可、项目亮点、项目典型故事等内容摘编如下,作为宝兴守护熊猫村项目的结项报告对外发布。
在民政、林业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针对熊猫村以留守老人为主体的情况,熊猫村扶老助老与志愿服务扶贫承接社会服务试点项目在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开展老年人日间自助照料中心营造与常用医疗包发放、老年人心理咨询、老年人生态管护小组建设与运营、林麝食用桑树基地建设与技能培训等试点工作,打造一个以熊猫村村民为主体、社会组织为支撑、政府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后盾、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为外援的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守护熊猫村朋友圈”。该模式是对《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体制方案》所要求的探索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利益协调机制的试点,对川陕甘51个熊猫县个熊猫乡镇数百个熊猫村具有参考价值。
熊猫村藏族村民发现野生大熊猫一、项目对象和目的
项目对象:四川省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村民。光明村是典型的熊猫村,该村东与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界,周围有至少36只野生大熊猫,全村有村民户人,其中劳动力人、外出务工人,60岁以上老年人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光明村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贫困户28户人。
项目目的:本项目旨在探索出一条以熊猫村村民为主体、社会组织为支撑、政府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后盾、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为外援的大熊猫栖息地传统利用区生态保护与产业扶贫路径。
年8月,光明村民开始第一次采摘桑二、项目主要方案
熊猫村扶老助老与志愿服务扶贫承接社会服务试点项目实施的主要方案是:
第一步,志愿扶贫服务调研。
年1月17日,在新中国保护大熊猫65周年纪念会暨首届大熊猫保护周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守护熊猫村团队”提出:“守护熊猫村既要靠政府行为,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宝兴县92.8%的国土面积划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冲突更严峻,若是能在这里探索出一套可持续守护熊猫村的模式,对川陕甘3省51个熊猫县个熊猫村更具有参考价值。
3月初,守护熊猫村团队前往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开展志愿扶贫服务调研,就扶老助老、产业扶贫等与宝兴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宝兴县林业局、蜂桶寨乡、逢春药业和光明村两委达成合作共识。
第二步,项目申报与熊猫村林麝食用桑树基地建设。
实地调研后,守护熊猫村团队着手申报“熊猫村扶老助老与志愿服务扶贫承接社会服务试点项目”,并于今年5月获民政部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B类)立项支持,资助金额为50万元。
为了不误农时,3月末起,守护熊猫村团队与宝兴县林业局、蜂桶寨乡人民政府、光明村两委,以光明村外郎坪为核心,采取土地托管的方式,开始组织熊猫村林麝食用桑树基地建设,以及首次桑树种植与技能培训。
同时,通过合作社及时引进夹金山逢春科技养殖有限公司,打通了技术支撑和产品收回的通道,彻底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第三步,全面启动项目。
年6月初,守护熊猫村团队与宝兴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宝兴县林业局、蜂桶寨乡、光明村两委召开项目启动会,正式全面开展各项工作。
尤其是,将光明村老年人,以所在村民小组为单位,组建为4个熊猫村老人生态管护小组。
组建该小组,旨在发挥熊猫村老年人余热,发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巡护监测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发现问题及时向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或林业部门报告。
第四步,营造熊猫村老年人日间自助照料中心,以及提供扶老助老服务。
针对光明村以留守老人为主的居民状况,项目专门为熊猫村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定制了扶老助老专项志愿服务。
年7月,守护熊猫村团队开始营造首个熊猫村老年人日间自助照料中心,并为每个熊猫村老年人配发医疗包——1台血压测量仪、1台血糖监测仪、1台电动按摩仪、1台电动足浴盆、1支电子体温计“五件套”,培训使用方法。同时,聘请两位心理咨询师,通过“集中培训+一对一咨询+个案家访”的组合形式,为期两周陆续对光明村位老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第五步,林麝食用桑树基地管护与采收。在75户种植户精心管护下,亩熊猫村林麝食用桑树长势喜人。
年8月末,开始组织第一次桑叶采摘与销售。
10月,组织第二次桑叶采摘与销售。
第六步,服务模式研讨会与生态管护小组福利包发放。
年9月中旬,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组织召开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光明村举行。
来自四川省林业厅森林旅游服务中心、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四川省生态旅游协会、雅安市林业局、宝兴县人大的专家学者一致认可,熊猫村扶老助老与志愿服务扶贫承接社会服务试点项目试点熊猫村村民参与生态保护的利益协调机制,正在探索一条以熊猫村村民维主体、社会组织为支撑、政府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后盾、高校企业和社会为外援的大熊猫栖息地传统利用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路径。
同时,为答谢老人们为守护熊猫村付出的辛劳,守护熊猫村项目团队为他们发放守护福利包,包括25公斤大米、5升菜籽油、g蛋白质粉。
第七步,第二次桑树种植与技能培训,以及项目验收总结。
年11月下旬,守护熊猫村团队组织宝兴县林业局专家,为75户桑树种植户进行第二次桑树种植与技能培训,指导种植户做好亩熊猫村林麝食用基地冬季管护,为年的丰收做好各项养护工作。
同时,守护熊猫村团队与宝兴县林业局、蜂桶寨乡、光明村两委召开熊猫村扶老助老与志愿服务扶贫承接社会服务试点项目验收总结会。
年7月,工作人员教授光明村村民食三、项目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
(1)项目计划按株/亩,为光明村75户农户免费发放桑苗10.8万株;实际如数发放,建成亩熊猫村林麝食用基地,且成活率99%左右,并为75户种植户提供两次桑树种植技能培训。
(2)项目计划组建1个熊猫村老人生态管护小组,实际上村民小组为单位,将为老人分组组建为4个熊猫村老人生态管护小组,开展大熊猫栖息地日常巡护监测工作。
(3)项目计划营造1个熊猫村老年人日间自助照料中心,以及发放日常医疗保健包和老年人心理咨询扶老助老服务。实际上,在光明村村委会组建熊猫村老年人日间自助照料中心后,为位年满60岁的老人发放了价值元/套的医疗包(1台血压测量仪、1台血糖监测仪、1台电动按摩仪、1台电动足浴盆、1支电子体温计),以及邀请心理咨询师为老人提供元/人的心理疏导服务。
(4)项目计划与实际执行均为位熊猫村老人生态管护小组成员,发放价值元的管理福利包,含大米、菜籽油和蛋白粉。
(5)项目计划与实际执行均召开了一场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可吃醋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可,熊猫村扶老助老与志愿服务扶贫承接社会服务试点项目试点熊猫村村民参与生态保护的利益协调机制,正在探索一条以熊猫村村民维主体、社会组织为支撑、政府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后盾、高校企业和社会为外援的大熊猫栖息地传统利用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路径。
(6)项目采用研讨会、自媒体及传统媒体等方式,滚动宣传报道项目进展及模式,报道次数共计次,含10余篇图文报道、2条视频。
熊猫村村民发现野生大熊猫四、项目直接和间接受益对象的群体分布、总体数量
(1)项目直接受益群体:四川省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位年满60岁的老年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4.6%;75户桑树种植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7.47%。
(2)间接受益对象:老年人家属及75户种植户家属,全村户人。
五、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1)项目培育了光明村绿色产业,促进了村民增收。
首先,建成亩熊猫村林麝食用基地,培育了该村的绿色产业基础,实现帮扶农户75户,%掌握种植与管护技能,除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外,还户均基地务工收入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75人,较年同期相比实现户均增收余元,人均增收余元。光明村全村有多亩耕地,在此之前基本上种植的都是玉米和土豆等传统作物,经济效益太低。其次,带动了光明村绿色产业拓展。由于熊猫村林麝食用基地的良好示范,目前光明村在宝兴县林业局的支持下,又建设了藤椒产业基地。目前,光明村确定了以桑树和藤椒为主的产业发展规划。第三,对蜂桶寨乡其他3个熊猫村产生良性示范。蜂桶寨乡人民政府陈乡长在项目验收总结会上表示,在蜂桶寨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思路中,在光明村外郎坪桑树、藤椒产业发展基地已成为全乡的示范,该乡还将依托“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邓池沟新村打造1个民宿康养中心,在新华换新天新村建设一个标准化果蔬大鹏基地,在全乡大力发展食用菌、芍药、经果和养蜂4大特色产业。
(2)项目促进了光明村社会和谐发展。
针对光明村以留守老人为主的居民状况,本项目营造了1个熊猫村老年人日间自助照料中心,并为位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日常医疗保健报,以及提供老年人心理咨询服务,不仅助力该村扶老助老,让老年人老有所享,还促进了各家各户外出务工的年轻子女安心工作,有利于该村的和谐发展。
(3)项目增强了光明村村民生态保护意识和行动力。
守护熊猫村团队反复科普,熊猫村扶老助老与志愿服务扶贫承接社会服务试点项目落户光明村,是因为这里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新中国保护大熊猫60多年来,他们为守护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付出了很多,这是民政部和财政部支持贯彻落实《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体制方案》有关探索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利益协调机制的重要体现,激励村民守护猫村,绿水青山将变成金山银山。同时,组建4个熊猫村老年人生态管护小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展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日常巡护监测,将有利于大熊猫栖息地的有效保护。
六、项目的群众和政府认可
本项目得到了75户桑树种植户和位年满60岁老年人家庭的普遍认可。经守护熊猫村团队家访调查,直接受益人及其家庭对项目的实施%满意。同时,本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首先,从项目调研开始,宝兴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就全程给予大力支持,宝兴县县委书记亲自向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会长表示感谢。
其次,宝兴县人大、宝兴县林业局、蜂桶寨乡、光明村两委相关负责同志全力支持项目,全程参与项目执。
第三,年10月中旬,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在宝兴县调研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后,宝兴县委宣传部专门邀请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组织专家,就如何做好熊猫文化这篇大文章建言献策。
年7月,心理咨询师上门为光明村老七、项目亮点
熊猫村扶老助老与志愿服务扶贫承接社会服务试点项目的项目亮点主要有:
第一,在熊猫村探索了首个“以熊猫村村民为主体、社会组织为支撑、政府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后盾、高校企业和社会为外援的”守护熊猫村朋友圈模式。
年代,建立第一批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时,采用的是“强制-封闭式”管理模式,限制了当地群众对保护区内资源的利用,只能作为被管理的一方。
年代,“参与式”管理模式被引入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各方逐渐认识到封闭式管理割裂了社区和生态的联系,拉近了当地政府、保护机构与当期群众的关系,开始探索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是,参与式管理也面临着资源利用冲突、职责或角色冲突、利益需求冲突和文化差异冲突等诸多挑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年代以来,“社区共管”管理模式开始在大熊猫栖息地试点,当地居民保护意识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居民经济收入有所增加,但是社区参与程度低、旅游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造成对资源环境的压力、野生动物破坏庄家严重等问题又陷入新的泥淖。
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体制方案》提出的五大任务之一,便是探索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利益协调机制。宝兴县92.8%的国土面积划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如何有效解决熊猫村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迫在眉睫。
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守护熊猫村团队”,申请民政部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联动宝兴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宝兴县人大、宝兴县林业局、蜂桶寨乡、光明村、四川省林业厅森林旅游服务中心、西华师范大学、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四川省生态旅游协会、逢春药业等政社企校研“五位一体”力量,打造国内首个守护熊猫村朋友圈,是探索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利益协调机制的一种有益尝试,对川陕甘51个熊猫县个熊猫乡镇数百个熊猫村解决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具有示范性和可推广性。
第二,志愿服务扶贫打通熊猫村绿色产业发展路径。提起桑叶,大多数人会想到养蚕,但光明村的桑叶是用来饲喂林麝。亩林麝食用桑树基地,通过“合作社+农户+社会组织+公司”的经营模式,形成了企业承担市场风险、合作社委托经营管理、社会组织监督、熊猫村村民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的长效增收机制,促进了熊猫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为群众找到了一条参与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保护的致富新路径。熊猫村老人生态管护小组在川陕甘51个熊猫县个熊猫乡镇数百个熊猫村,在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打造守护熊猫村朋友圈,发展生态服务型经济值得探索和推广。
第三,扶老助老摸索熊猫村社区营造突破口。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程实施以来,青壮年外出务工是熊猫村村民最好的生计方式,然而“留守”给老人、儿童、妇女等造成了诸多身心影响。针对光明村以留守老人为主的居民状况,项目专门为熊猫村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定制了扶老助老专项志愿服务。尤其是在营造熊猫村老年人日间自助照料中心时,守护熊猫村项目团队并未像雨后春笋的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那样,采购大型检测设备为老年人提供集中体检服务,而是为每个熊猫村老年人配发医疗包。独立配发医疗包,不仅能方便分布在高山峡谷区的熊猫村老人自助照料,还能避免老人们每次体检时长途跋涉产生意外以及使用不方便等。同时,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集中培训+一对一咨询+个案家访”的组合形式,陆续对光明村位老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老年人心理咨询服务过程中,项目组注意到,熊猫村老年人对心理咨询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如何助力川陕甘51个熊猫县个熊猫村数十万老年人身心健康地养老是个社会新问题,值得社会各界